第468章 人上人(2 / 4)
而亲自赴京谢恩,就是任凭责罚的姿态,表明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明给的,皇帝可以随时褫夺。
但朱常洛既然给了他这个机会,又怎么会轻易褫夺?
于是这只是一个互相配合的戏码。
朱常洛赞许地看着他:“五弟毕竟历练多年,这些年实在进步不少。缅甸进献礼单,朕已经看过了。宝石不论,粮食也不急,你安定缅甸需要。那些金银和精铜……”
“臣弟得孙总司指教,深信上国必定不让缅甸为难。”
所谓孙总司,便是如今理藩院新设的外滇司总司孙传庭。
自从当年随皇帝南巡之后,孙传庭便一直在南方活动。马六甲、交趾阮郑……他们背后那些拓海团练洋行及外察事厂、理藩院设在柔佛等国的使节馆,这些力量都有孙传庭的作用。
而随着交趾阮氏已经在与大明合计将来方略,孙传庭则改任理藩院外滇司总司。
朱常洛想着朱常浩呈上来的金银和精铜数量,不禁对他说道:“你莫不是把那边佛寺和权贵之家的金银铜器搜刮一空重新熔铸了?那边百姓笃信佛法者众,你还是要从长计议。”
“启禀陛下。”朱常浩态度恭敬,“臣弟知晓其中利害。那东吁搜刮多年,积蓄实多,臣弟不曾搜刮一尽,更没有大肆捣毁寺庙佛像。只是百废待兴,臣弟以边贸互通有无为由,效仿上国设了昌缅号,这些金银铜便是股本。”
“原来如此。”朱常洛笑了起来,“那这个生意就与你做了。你说再助你一臂之力,除了这些物资,还要什么?”
“人。”朱常浩知道坦诚最好,“臣弟治下铜矿,若是开采得法,缅甸财计便可大增。缅民耕种不甚得法,水利不兴;文教方面,臣弟也缺大才,广设学校授教擢才……”
说是进献,实则就是给出态度。
但他能在关键时刻为大明提供一大批金银铜,自然就是在帮助大明推行新钱法,而且瞅准了大明要稳定西南获得更多贵金属来源的机会。
当然,皇帝给他这个机遇去做外滇之主,本来就要帮助他开发缅甸:稳定的贵金属来源和一个稳定的外部粮仓。
所以说是进献,其实便是一次很大体量的贸易。
在孙传庭的指点和“勾连内外有不臣隐忧”的背景下,朱常浩无非是先垫付了全款来进行这一次贸易。
朱常洛想了想之后就说道:“物资方面,随后与官产院细谈吧。人才方面……”
他沉默了一会之后,还是让朱常浩先说:“你说陈情,先说说如今缅甸治下实情。因地理、气候,从族群到典制,缅甸确实需要一个长治久安的法子,用心归化。”
“是。那臣弟便从族群说起……”
大明有武力优势。从朱常洛当年南巡开始筹划起,大明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每年利用旱季稳步推进,用绝对的火力优势迅速取得如今的局面。
但外滇毕竟在当地不同王朝、不同地方势力的经营下一直自成体系,接下来才是最难的。
那里雨林、山地、平原交杂,因为雨季旱季之分和山川形胜的影响,不同地方的族群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空间,差异化的生活渐渐造就不同的族群。
在更早的蒲甘王朝时期,也有缅人、骠人、若开人三族鼎立的态势。
大明如今采取的做法,仍是更符合当地情况的土司制度,而且主要是扶持外滇原先被缅人打压的土司、重用云贵那边随军出滇的大明土司。
这种做法目前会比较有作用,但长久来看仍旧会比较松散。
“阿赫木旦之外,还有阿台……”
朱常浩继续向皇帝介绍。和大明迥异,外滇此时是真正的封建,许多地方土司或城邦都是核心王室分封认可的封建主。
而在他们内部,既有种姓概念,另外也有异于大明的组织体系。
这其中,阿赫木旦和阿台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阿赫木旦,便是王室或地方土司、城邦直接控制的次一级组织或种姓。这有点像是府兵制,每个阿赫木旦村通常都有固定的军事或经济义务,平常耕种劳作,而有需要的时候则自备武器粮草、以阿赫木旦村为单位形成某些兵种随同作战。 ↑返回顶部↑
但朱常洛既然给了他这个机会,又怎么会轻易褫夺?
于是这只是一个互相配合的戏码。
朱常洛赞许地看着他:“五弟毕竟历练多年,这些年实在进步不少。缅甸进献礼单,朕已经看过了。宝石不论,粮食也不急,你安定缅甸需要。那些金银和精铜……”
“臣弟得孙总司指教,深信上国必定不让缅甸为难。”
所谓孙总司,便是如今理藩院新设的外滇司总司孙传庭。
自从当年随皇帝南巡之后,孙传庭便一直在南方活动。马六甲、交趾阮郑……他们背后那些拓海团练洋行及外察事厂、理藩院设在柔佛等国的使节馆,这些力量都有孙传庭的作用。
而随着交趾阮氏已经在与大明合计将来方略,孙传庭则改任理藩院外滇司总司。
朱常洛想着朱常浩呈上来的金银和精铜数量,不禁对他说道:“你莫不是把那边佛寺和权贵之家的金银铜器搜刮一空重新熔铸了?那边百姓笃信佛法者众,你还是要从长计议。”
“启禀陛下。”朱常浩态度恭敬,“臣弟知晓其中利害。那东吁搜刮多年,积蓄实多,臣弟不曾搜刮一尽,更没有大肆捣毁寺庙佛像。只是百废待兴,臣弟以边贸互通有无为由,效仿上国设了昌缅号,这些金银铜便是股本。”
“原来如此。”朱常洛笑了起来,“那这个生意就与你做了。你说再助你一臂之力,除了这些物资,还要什么?”
“人。”朱常浩知道坦诚最好,“臣弟治下铜矿,若是开采得法,缅甸财计便可大增。缅民耕种不甚得法,水利不兴;文教方面,臣弟也缺大才,广设学校授教擢才……”
说是进献,实则就是给出态度。
但他能在关键时刻为大明提供一大批金银铜,自然就是在帮助大明推行新钱法,而且瞅准了大明要稳定西南获得更多贵金属来源的机会。
当然,皇帝给他这个机遇去做外滇之主,本来就要帮助他开发缅甸:稳定的贵金属来源和一个稳定的外部粮仓。
所以说是进献,其实便是一次很大体量的贸易。
在孙传庭的指点和“勾连内外有不臣隐忧”的背景下,朱常浩无非是先垫付了全款来进行这一次贸易。
朱常洛想了想之后就说道:“物资方面,随后与官产院细谈吧。人才方面……”
他沉默了一会之后,还是让朱常浩先说:“你说陈情,先说说如今缅甸治下实情。因地理、气候,从族群到典制,缅甸确实需要一个长治久安的法子,用心归化。”
“是。那臣弟便从族群说起……”
大明有武力优势。从朱常洛当年南巡开始筹划起,大明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每年利用旱季稳步推进,用绝对的火力优势迅速取得如今的局面。
但外滇毕竟在当地不同王朝、不同地方势力的经营下一直自成体系,接下来才是最难的。
那里雨林、山地、平原交杂,因为雨季旱季之分和山川形胜的影响,不同地方的族群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空间,差异化的生活渐渐造就不同的族群。
在更早的蒲甘王朝时期,也有缅人、骠人、若开人三族鼎立的态势。
大明如今采取的做法,仍是更符合当地情况的土司制度,而且主要是扶持外滇原先被缅人打压的土司、重用云贵那边随军出滇的大明土司。
这种做法目前会比较有作用,但长久来看仍旧会比较松散。
“阿赫木旦之外,还有阿台……”
朱常浩继续向皇帝介绍。和大明迥异,外滇此时是真正的封建,许多地方土司或城邦都是核心王室分封认可的封建主。
而在他们内部,既有种姓概念,另外也有异于大明的组织体系。
这其中,阿赫木旦和阿台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阿赫木旦,便是王室或地方土司、城邦直接控制的次一级组织或种姓。这有点像是府兵制,每个阿赫木旦村通常都有固定的军事或经济义务,平常耕种劳作,而有需要的时候则自备武器粮草、以阿赫木旦村为单位形成某些兵种随同作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