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290:国伟,别说了!(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炳天起了些眼袋来到场地和刘翔一起训练,对于这种疲惫情况姜明很好解决,直接开了一泡抗疲劳的汤剂,然后让他补个午觉就行。
  而今天就是科学团队对苏炳天的分析了。
  之前苏炳天从没做过这样的测试,当然,他没这资格也没这财力,所以很听话也很认真。
  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和数据分析,明天诊所的运动医学高科技团队指出苏炳添之前的百米技术存在节奏感缺失的问题——起跑转平跑很快!
  但在50米至60米时就容易节奏混乱,力量和速度逐渐下滑。
  在姜明的建议下,苏炳添改变了跑器上双脚的位置,并彻底调整了自己的起跑脚。
  这样的细节变化让苏炳添得以将最高速状态保持到后半程,也会推动了的在半决赛的蜕变。
  “他给我们的训练带来了很大帮助,首先是关于速度的概念;其次是节奏的变化。”
  苏炳添在接受央妈采访问到姜明的训练有啥效果时坦言自己很可能在半决赛得到突破。
  到现在这情况已经没紧张和压力了,他已经创造奇迹了,接下来埋头干就完事。
  “像我们这个阶段的运动员虽然不适合改太多技术动作,但可以尝试一些细节改动,这次改动之后脚掌落地的发力会更好。”
  虽然,改变技术动作的过程让苏炳添一度感到不适,但随之而来的成绩进步却很明显。
  因为在半决赛前一天晚上他们秘密测试了一下,10秒11,虽然有风速和计时等等的影响,但这也直接刷新了苏炳天训练最好成绩。
  所以他更无脑相信姜明的建议了。
  从压腿、拉伸到高抬腿,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甚至在适应跑道的起跑训练中,明天半决赛时也将会拿着卷尺反复测量起跑器到起跑线之间的距离,要求精确到毫米。
  “姜明先生,您今天是在对中国田径队秘密训练吗?”
  在法联社采访姜明的时候姜明倒是没藏着掖着:
  “没啥秘密之说,我们开拓者早已经开始使用高科技辅助训练,而现在国家队的运动员需要我的帮助,我也会尽可能提供帮助。”
  意思就是你们欧美有的我们中国也有,甚至比你更强!
  即使是扔铅球,姜明这边也有高科技电子检测出运动员的有效做功区间。
  所以都顺便帮了忙的。
  “姜明帮助联系明天诊所的运动专家,给我们运动员做三d模型。”
  自费过来当跳高陪练的全国跳高冠军张国伟是嘴巴藏不住事,直接就给爆料了一部分。
  不过这也不是新鲜事了。
  给运动员做三d模型是通过将运动员的跑动姿势输入电脑,对比最科学的模型跑动姿势,来发现运动员每个跑动瞬间的不科学的地方。
  模型能够显示出运动员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会让苏炳天和刘翔这样的跑步运动员了解到,也许一个微妙的发力点的改变,就能带来速度的提升。
  这样的科技手段,可以让运动员随时在电脑上调出相关视频和数据,动作的规范性与放松程度一目了然,并通过大数据算出改进挖潜的途径。
  “连晚上的睡眠也有监控,教练员能够精确及时地掌握队员身体状况。”
  张国伟想继续说的时候被田径队主教练一把拉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