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6章 徐博逝(1 / 4)
第126章 徐博逝
一直到建平三年,天下的局势开始趋于稳定,皇帝联合徐家的势力开始与王氏外戚对峙,并且因为王根身体逐渐恶化,开始在重新夺得了中央的主导权。
刘欣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套的,比先帝刘骜强上一个档次,但实际上也没有多高,要不然也不可能连一个王家都解决不了,只能够勉强从他们手中夺权。
大致就是元帝的水准,再有其他深谙政治的臣子帮衬下能控制住局面。
当年元帝就是依靠扶持大宦官石显才击败了权倾朝野的王嗣,将核心的权力都抓在手里。
当今陛下刘欣也差不多,依靠朝中新任徐家话事人徐华的鼎力相助之下,能够重新树立起权威,再加上有地方徐氏势力的威慑,王根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由自己被削弱。
如果双方撕破脸,皇帝在长安其实还有一支五千人精锐卫队,王家想把洛阳驻军调过来需要时间,到时候一纸衣带诏下去,徐忠徐旻二人便能率领河北荆襄淮南的勤王大军进京,凭借着州牧都是权威,短时间内就能拉出几十万人。
到时候陷入拉锯战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王家现在没有改朝换代的能力。
他们就是单纯依靠武力建立权威的,除了王氏党羽以为,无论是臣子还是百姓都是不服他们的,就单单那些地方官也都是以刘家马首是瞻的。
一旦造反,那就将陷入新的军阀割据混战之中,重现秦末局势,唯一不同的是刘家并非赢家一样人人喊打。
天下人对汉还是有希望的,不向昔日秦朝一样,第一印象是秦军灭亡了他们家园,之后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天下苦秦久矣,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再加上有贤明的扶苏身死,更加残暴的秦二世胡亥上位,百姓彻底对其失去了希望。
所以纷纷揭竿而起。
汉濒临崩溃之时,军阀们无论是有私心也好,还是真心匡扶也罢,都必须扶持或者名义上臣服一名刘氏君主,师出有名相当重要,大汉以忠孝治天下,忠诚已经深入人心,很难轻易改变了。
因此目前来说还远远不用担心王家掀桌子这件事,如果真这么干了那还正和刘欣心意呢,他梦想成为大汉的中兴之主,但却被束手束脚,不解决到执掌大权两朝的王家什么事都做不成。
可惜的是这位陛下也是个短命鬼,自小体弱多病,可能是大汉气数到了尽头罢,很是可惜。
未央宫内,刘欣坐在桌案之下,专心的批改着折子。
这是他好不容易从王家手中夺回的东西,无比珍惜,军国诸事无不是亲力亲为,他谁都放心不下,就连徐家都有些猜忌在里面。
徐博兢兢业业,效忠了刘氏一辈子,当然绝对可信,可其他人就不知道,王凤之前也是一副忠臣模样,蒙蔽了先帝,导致酿成了大祸,自己这次绝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
权力只有握在自己手上才最为保险。
“陛下…陛下……”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
一名宦官在外面敲了敲门。
“进。”
“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他焦急的跪在了地上。
刘欣也放下了手头的东西,抬起头:“何事如此失态。”
宦官声音颤抖着:“陛下徐相…撑不住了!”
“什么!”刘欣一把站了起来,急切的走了过去。
“此话当真?你应该知道欺骗朕的下场!”
徐博现在是他唯一百分之百信得过的手下!其他人,诸如继任者徐华,外面的荆州牧徐忠幽州牧徐旻都是大权在握,有成为下一个王凤的可能性。
主要是这些人都不是知根知底的,没有经过时间考验怎么可能完全可信呢。
刘欣通过先帝的经历疑心已经到了极致,除了自己认证过绝对能信的人外,都会留下一份心眼,可别到时候又被反噬了,步了那先帝的后尘,再来一个恶谥。 ↑返回顶部↑
一直到建平三年,天下的局势开始趋于稳定,皇帝联合徐家的势力开始与王氏外戚对峙,并且因为王根身体逐渐恶化,开始在重新夺得了中央的主导权。
刘欣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套的,比先帝刘骜强上一个档次,但实际上也没有多高,要不然也不可能连一个王家都解决不了,只能够勉强从他们手中夺权。
大致就是元帝的水准,再有其他深谙政治的臣子帮衬下能控制住局面。
当年元帝就是依靠扶持大宦官石显才击败了权倾朝野的王嗣,将核心的权力都抓在手里。
当今陛下刘欣也差不多,依靠朝中新任徐家话事人徐华的鼎力相助之下,能够重新树立起权威,再加上有地方徐氏势力的威慑,王根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由自己被削弱。
如果双方撕破脸,皇帝在长安其实还有一支五千人精锐卫队,王家想把洛阳驻军调过来需要时间,到时候一纸衣带诏下去,徐忠徐旻二人便能率领河北荆襄淮南的勤王大军进京,凭借着州牧都是权威,短时间内就能拉出几十万人。
到时候陷入拉锯战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王家现在没有改朝换代的能力。
他们就是单纯依靠武力建立权威的,除了王氏党羽以为,无论是臣子还是百姓都是不服他们的,就单单那些地方官也都是以刘家马首是瞻的。
一旦造反,那就将陷入新的军阀割据混战之中,重现秦末局势,唯一不同的是刘家并非赢家一样人人喊打。
天下人对汉还是有希望的,不向昔日秦朝一样,第一印象是秦军灭亡了他们家园,之后大兴土木,民不聊生,天下苦秦久矣,绝对不是一句口号,再加上有贤明的扶苏身死,更加残暴的秦二世胡亥上位,百姓彻底对其失去了希望。
所以纷纷揭竿而起。
汉濒临崩溃之时,军阀们无论是有私心也好,还是真心匡扶也罢,都必须扶持或者名义上臣服一名刘氏君主,师出有名相当重要,大汉以忠孝治天下,忠诚已经深入人心,很难轻易改变了。
因此目前来说还远远不用担心王家掀桌子这件事,如果真这么干了那还正和刘欣心意呢,他梦想成为大汉的中兴之主,但却被束手束脚,不解决到执掌大权两朝的王家什么事都做不成。
可惜的是这位陛下也是个短命鬼,自小体弱多病,可能是大汉气数到了尽头罢,很是可惜。
未央宫内,刘欣坐在桌案之下,专心的批改着折子。
这是他好不容易从王家手中夺回的东西,无比珍惜,军国诸事无不是亲力亲为,他谁都放心不下,就连徐家都有些猜忌在里面。
徐博兢兢业业,效忠了刘氏一辈子,当然绝对可信,可其他人就不知道,王凤之前也是一副忠臣模样,蒙蔽了先帝,导致酿成了大祸,自己这次绝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了。
权力只有握在自己手上才最为保险。
“陛下…陛下……”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
一名宦官在外面敲了敲门。
“进。”
“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他焦急的跪在了地上。
刘欣也放下了手头的东西,抬起头:“何事如此失态。”
宦官声音颤抖着:“陛下徐相…撑不住了!”
“什么!”刘欣一把站了起来,急切的走了过去。
“此话当真?你应该知道欺骗朕的下场!”
徐博现在是他唯一百分之百信得过的手下!其他人,诸如继任者徐华,外面的荆州牧徐忠幽州牧徐旻都是大权在握,有成为下一个王凤的可能性。
主要是这些人都不是知根知底的,没有经过时间考验怎么可能完全可信呢。
刘欣通过先帝的经历疑心已经到了极致,除了自己认证过绝对能信的人外,都会留下一份心眼,可别到时候又被反噬了,步了那先帝的后尘,再来一个恶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