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130章 刘秀出生,未来的构想(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荆襄的徐忠就会联合扬州牧朱春立即扯起勤王的大旗,这两块地方不会有反抗。
  徐朱大军会直接占据汝南、颖川也就是豫州一带,中原的豫兖徐和河北的青州应该还会听从王莽朝廷的号令,王莽也会争取中原这个战略要地。
  而幽州的徐旻随后起兵,联合并州的董崇、被击退的凉州牧徐元一同进攻冀州,而冀州不会有像样的反抗,冀幽并青四州被徐家接管。
  之后双方夹击中原,王莽应该挡不住,格局将进入新的战国时代。
  新朝是旧秦地,徐家复兴的大汉则是在关东六国的故地。
  徐忠徐旻这两个新的实权派肯定不会自己称帝,而拥立刘家后人,但是再怎么看也轮不到刘秀这个落魄皇族的。
  那就更说不好了……
  “越来越有意思了。”徐贞想到这就提起了兴趣,他猜测刘秀会脱颖而出,然后被新的大汉君主所猜忌,之后摆脱纠缠来到地方发展势力。
  刘秀想和之前一样一统天下,徐忠徐旻这两个新的实权派必须要拉拢。
  最多也是让他们两不相帮,要不然没戏的,荆襄河北是徐家大本营,完全无立足之地,唯一能争取的是中原他就是河南一带。
  可是中原地处四战之地,无法成为龙兴之地,从这里起家太艰难。
  “有些危险呐。”如果按照徐贞的设想走,自家如何自处呢?刘秀就是在心大,也不可能放任地方被他人掌握。
  不过也幸好是刘秀,只要及时交权不反抗就没什么问题,换成朱元璋这种怕是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除非造反自己当皇帝。
  “呼,这种时候就该我派上用场了。”
  徐贞深呼一口气,打起了精神,打算用道具“人为”干涉,帮助刘秀立足。地方还设在河北,河北作为起家之地真的很适合,徐旻那边好结局,托个梦就行,老祖宗的话他还是听的。
  保下刘秀也不难,徐忠徐旻一致表态,那个没多少实权的傀儡皇帝有什么资格反抗吗,更何况就是一个落魄亲戚罢了。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像这种出身的,大汉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一点都不值钱,只有与元帝厉帝和当年皇帝刘欣关系近的,才有资格角逐皇位。
  但最后有决定权的还是徐忠徐旻两人,毕竟乱世谁有兵权谁说话就好使,当然,徐华要是活着的话也有很大的份量,即使他没直系地盘。
  ………
  “父亲…父亲啊……”
  祠堂前,徐忠跪在地上哭泣着,他原本不想这么失态的,可一看见棺材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
  父亲给他的印象一直都是宠溺仁慈,但却又不缺少严厉。
  徐忠对父亲徐博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想得到认可,一方面就希望陪着父亲,在深思熟虑后,还是选择了主动请缨前往南阳发展。
  自小他就不如大哥,徐华的阴影笼罩着这位徐车骑,三岁识字,五岁作诗,七岁就能将儒法经典倒背如流,十五岁写出第一本典籍注释,学问之扎实震惊了整个儒林法坛,被视为太学的希望。
  二十三岁就成为了法学院儒学院双博士,这是河南徐氏嫡长子的惯例了,但年纪却打破了徐濡创下的二十五岁记录!
  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还是有批红权那种,之后在徐博的帮衬下,仕途亨通,二十九岁就官至太仆位列九卿之一,次年转任大司农,两年后又转太常,至此成为九卿之首!
  将王家扶持起来的所谓天骄吊起来打,九十的政治让他几乎没有对手,徐华在政治上的极限是九十三,非常高了,御人也到了八十九,未来的极限是九十一。
  现在徐华三十五岁,成为了大汉唯一的丞相,刘欣最看重的臣子,没有之一。
  绝对是目前大汉最耀眼的一颗星,压的曾经踌躇满志的徐旻喘不过气来。
  徐博在资源倾斜上一向是一视同仁的,对徐忠的帮扶也不少,可是始终就是爬不上去,太学双博士这个头衔带给徐华的便利太多了,他想要被提拔完全没有谁扯后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