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2章 淳于长免官,王莽掌权(3 / 4)
可能是年纪大说话不过脑子了吧。
王莽面露难色:“叔父真不是我不做,这师叔对我们王家的态度您不是不清楚,如果去说情那只会起到反作用。”
“很难办,非常难办,就算我去找老师也大概率不行。”
“想要救淳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找丞相徐华,那老丞相徐博与师叔有旧,说不定可以保下来。”
王根闻言陷入沉默,不再说什么,徐华那小子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事了,要求他帮忙?做梦吧,梦里什么都有。
说实话,一位当朝九卿,而且得皇帝信任的王家人相当重要的,说不定可以带家族渡过难关,自己死后,徐家肯定会反扑,到时很难经受的住。
淳于长是因为本质不姓王,所以让刘欣起了兵不血刃招安的心思,因为扳倒王家后,徐家必定一家独大,这不就是典型的屠龙者终成恶龙吗?
想要从内部分化两徐短时间内相当困难,武帝康帝制衡的方法就是分别扶持徐家的两个分支,让他们相互争斗,多年来非常有用,皇帝在其中周旋。
可是现在两徐话事人的关系非常好,且清河徐的势力无论如何也无法抗衡河南徐,实力不对等,何谈制衡呢?
后期确实可以扶起来,但问题是刘欣本人身体也不好,他急着做出成绩出来,招安王家就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罢了,放他去吧,巨君你去禀告太皇太后,让她来定夺究竟怎么处置。”
王根放弃了,时也命也,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只能说这小子命不好,管不住自己裤裆,荣华富贵从指缝溜走了。
………
很快,这件事被告知到了长信宫,太皇太后王政君听说后勃然大怒,要求皇帝立刻将其停职下狱,严惩这种行为!
李年昭那边也在不断弹劾,要求不能包庇他,刘欣虽然不情愿,但在太后太学朝堂三重压力下还是免除了淳于长的官职,命他回到封地高陵县隐退。
这已经是破例了,如果换成别人,不死也要脱层皮。
当然,后面王莽和徐华会不会放过他就不好说了,特别是王莽,勾践的例子他也是懂的,明明能直接杀掉为什么还要赌不会出现变故呢?
而且这家伙手握数千万都财富,有钱财在手,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所以淳于长并没有善终。
这场风波告一段落,但也标志着王莽在家族夺嫡之战中正式胜出,凭借着自己在太学的便利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凭借超强的威望,博士甚至能够裹挟皇权。
这位卫尉被免职,家族中再也没有多少能够施以重任的人了,只有王莽!虽然官职不高,可却是太学博士。
不久,五侯之一的王逢推荐侍中王莽为太仆,刚好刘欣对这个人有所好感,所以就欣然接受了,并没有多少犹豫。
徐华虽然阻拦过,但因为皇帝执意如此也就没什么用了。
看来刘欣已经将招安目标放到了王莽身上,不得不说,太过轻率了,根本没有想过这王莽会不会更是虎狼。
从此以后,王家接班人的身份确定了下来,他向五侯中仅剩的王逢王立许诺了很多好处,得到了这些主要人物的支持。
又通过长时间形影不离的细心照料,成功取得王根喜爱,将之视为王家未来的希望,给予了大量的便利,助他扶持党羽,加上太学博士的身份更是如虎添翼。
同时,徐华也在不断的谴责弹劾王莽,有意无意的帮助颇有野心的红阳侯王立,企图改变王根的心思。
他想起了当年父亲的告诫,王莽很可怕!甚至比王凤还要难缠,此人弥补了最大的短板,也就是名声,如此一来自己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只可惜,皇帝刘欣又做了猪队友,将所有弹劾挡了回去,对这位新的太仆很是满意。
也是应了那句话“王莽谦卑未篡时”。
在皇帝的放任下,王莽迅速做大,掌握了王家几乎所有的权力,只当了两个月太仆就转为郎中令,负责管理宫廷卫队。 ↑返回顶部↑
王莽面露难色:“叔父真不是我不做,这师叔对我们王家的态度您不是不清楚,如果去说情那只会起到反作用。”
“很难办,非常难办,就算我去找老师也大概率不行。”
“想要救淳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找丞相徐华,那老丞相徐博与师叔有旧,说不定可以保下来。”
王根闻言陷入沉默,不再说什么,徐华那小子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事了,要求他帮忙?做梦吧,梦里什么都有。
说实话,一位当朝九卿,而且得皇帝信任的王家人相当重要的,说不定可以带家族渡过难关,自己死后,徐家肯定会反扑,到时很难经受的住。
淳于长是因为本质不姓王,所以让刘欣起了兵不血刃招安的心思,因为扳倒王家后,徐家必定一家独大,这不就是典型的屠龙者终成恶龙吗?
想要从内部分化两徐短时间内相当困难,武帝康帝制衡的方法就是分别扶持徐家的两个分支,让他们相互争斗,多年来非常有用,皇帝在其中周旋。
可是现在两徐话事人的关系非常好,且清河徐的势力无论如何也无法抗衡河南徐,实力不对等,何谈制衡呢?
后期确实可以扶起来,但问题是刘欣本人身体也不好,他急着做出成绩出来,招安王家就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罢了,放他去吧,巨君你去禀告太皇太后,让她来定夺究竟怎么处置。”
王根放弃了,时也命也,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只能说这小子命不好,管不住自己裤裆,荣华富贵从指缝溜走了。
………
很快,这件事被告知到了长信宫,太皇太后王政君听说后勃然大怒,要求皇帝立刻将其停职下狱,严惩这种行为!
李年昭那边也在不断弹劾,要求不能包庇他,刘欣虽然不情愿,但在太后太学朝堂三重压力下还是免除了淳于长的官职,命他回到封地高陵县隐退。
这已经是破例了,如果换成别人,不死也要脱层皮。
当然,后面王莽和徐华会不会放过他就不好说了,特别是王莽,勾践的例子他也是懂的,明明能直接杀掉为什么还要赌不会出现变故呢?
而且这家伙手握数千万都财富,有钱财在手,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所以淳于长并没有善终。
这场风波告一段落,但也标志着王莽在家族夺嫡之战中正式胜出,凭借着自己在太学的便利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凭借超强的威望,博士甚至能够裹挟皇权。
这位卫尉被免职,家族中再也没有多少能够施以重任的人了,只有王莽!虽然官职不高,可却是太学博士。
不久,五侯之一的王逢推荐侍中王莽为太仆,刚好刘欣对这个人有所好感,所以就欣然接受了,并没有多少犹豫。
徐华虽然阻拦过,但因为皇帝执意如此也就没什么用了。
看来刘欣已经将招安目标放到了王莽身上,不得不说,太过轻率了,根本没有想过这王莽会不会更是虎狼。
从此以后,王家接班人的身份确定了下来,他向五侯中仅剩的王逢王立许诺了很多好处,得到了这些主要人物的支持。
又通过长时间形影不离的细心照料,成功取得王根喜爱,将之视为王家未来的希望,给予了大量的便利,助他扶持党羽,加上太学博士的身份更是如虎添翼。
同时,徐华也在不断的谴责弹劾王莽,有意无意的帮助颇有野心的红阳侯王立,企图改变王根的心思。
他想起了当年父亲的告诫,王莽很可怕!甚至比王凤还要难缠,此人弥补了最大的短板,也就是名声,如此一来自己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只可惜,皇帝刘欣又做了猪队友,将所有弹劾挡了回去,对这位新的太仆很是满意。
也是应了那句话“王莽谦卑未篡时”。
在皇帝的放任下,王莽迅速做大,掌握了王家几乎所有的权力,只当了两个月太仆就转为郎中令,负责管理宫廷卫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