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4章 无标题章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4章 无标题章节
  儒家批红这个东西只是起到让任命更加名正言顺而已,也就是服众,让天下的中低层官员认可,从而减小,治理成本。
  所以能将互相熟悉那个时间舍去,这才是康帝要求太学博士审批的用意。
  还有一方面就是过滤掉那些品行不端正的人,如果博士填了“否”,那就代表这个人的品行不太合格,以至于不被认可。
  如此皇帝就会重新派人考核,核实之后就不再用他。
  所以封建社会还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皇权,中央集权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能够改变的,如果靠着点文人就想分割皇权,那不太现实。
  西方元老院能够进行下去是因为权力毕竟分散,本来就无法全部行使,靠的是一些贵族,元老们也是贵族,罗马帝国真正的掌控人,所以聚集在一起反而让权力更加集中了。
  一旦拥有兵权,比如说凯撒屋大维等人,就马上形同虚设,暴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太学势力能够这么大本质还是康帝宣帝的支持,没有皇帝许可,那就是一个教学机构而已,哪会有如此之大的架势,王凤这种权臣连先前的厉帝都只能堪堪压住,更别说儒生们了。
  王凤一直都没放在眼里。
  因此王莽费尽心思进入儒家,就是朝着首席博士,天下儒生之师这个身份来的,毕竟王家的名声太臭了,如果想要变法不受阻,那就必须得到法生儒生其中一股力量的支持认可。
  否则完全无人可用,根基也形同虚设,权臣终究只是权臣而已,能掌权一时,但却无法掌权一世!之后肯定要被新君给清算。
  昔日的徐贞徐恭,权势何等的滔天,结果还是被一代代削弱了,宣帝时那是实实在在有亡国之危的。
  而之所以能屡次东山再起靠的就是在太学两院的绝对领导权!做官一直都很容易,做大官也同样有优势,皇帝可以不在乎博士们的推荐,但却不能。
  毕竟他们把握着舆论权,在历史上添上两笔你也没办法。
  如果敢制止,那他们可来劲了。
  王莽为了保证未来就将眼睛放到了儒学院上,如果他能成功当上首席博士,那无疑是糟糕,这代表原来刘氏根基变成了王氏的!无数的儒生可以任由他们使用。
  “只有这种可能了,这家伙所图的还真是不小。”
  徐忠点头认可道,这几乎是完全能看出来的事情,除了首席博士,他猜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值得下如此之大的功夫。
  “那我们怎么办?接着弹劾他吗?”
  地方官弹劾长安官当然是可以的,但效果没那么好就是了。
  “当然,但恐怕没什么用了,只能祈祷李年昭不要让步,否则我们再怎么阻拦都是没用的。”
  徐忠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上面,除了李年昭外,别人根本插不进手去,而王莽想要更进一步也只能巴结他。
  除非这位首席博士突然暴毙,位置空了出来,那样的话倒确实有了机会。
  可惜不太可能。
  ………
  元寿二年,大将军、大司马王根于府上病逝,此事一经传开,立即造成了轩然大波,如今朝堂间各势力关系敏感。
  王家掌舵人身死,定然会迎来徐家疯狂都反扑,当年徐博病逝时,王根可没有心慈手软。
  是在徐忠在南阳驻军,徐元在陇西驻军的物理威慑下,最终没出什么事。
  这次风水轮流转,徐家必然乘胜追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