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第137章 王莽辞官(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7章 王莽辞官
  “你说的有理,这样确实是一种破局的办法,赌注虽然大,但回报却是更大的。”
  王逢沉默许久,认可了这个办法,目前来说,想要最大限度保留家族只能这么做,要不然和徐家丁家傅家死磕恐怕很难获胜。
  现在早就不是兄长王凤当年时代了,皇帝不再信任王家,甚至是极其猜忌!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难度。
  法理其实一直很重要,按照王莽路线走下去,凭借外戚身份摄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徐家王家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巨君你是家主,叔父不会倚老卖老,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王逢十分赞许的看着侄子,果然,这个兄长精挑细选出来的继承人果然没那么简单!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有更大图谋。
  靠着儒家来掌权,曾经确实没有这么做过的,徐晔勉强算一个,但当时他是儒法两家的魁首。
  史无前例,权力最大的太学令,记得康帝任命太子时,也需要走太学这个程序,毕竟品德嘛,君主首先要品德出众。
  虽说就是个流程吧,相当于欧洲教会给查理大帝上尊号,镀个金而已,其实储君还是皇帝所掌握。
  事关国本,怎么可能交给别人?如果有一天,皇帝连太子都不能自己决定,那只能说这个国家快完了。
  皇帝也是傀儡皇帝,太学成为不了欧洲教廷元老院就是因为所面对的政治环境不同。
  欧洲用的是分封制,权力比较分散,需要用这个形式才能掌握国家,而大汉不同,郡县制已经完全推行了下去,嬴政到刘彻数代人,已经真正完成了大一统,皇帝成为了独裁者。
  这也是必须的,历史证明,中央集权是大趋势,所以太学只能是充当一个吉祥物,有了他们支持,统治国家更顺,毕竟拥有大量治国人才,目前代替世家垄断了教育。
  但即使太学不支持,也没啥用,你有几个兵啊?就敢和朝廷对着干,当年欧洲罗马教廷可是自己真有十字军的。
  所以严格来说,太学就是东汉世家大族的地位,支持最好,不支持也能凑合。
  李年昭能逼迫厉帝退位,主要是因为王凤这个大军头持中立态度,不想趟浑水,掌握一支御林军的徐博也不想管。
  所以才逼宫成功,但凡双方不顾及名声影响,强行出兵镇压,李年昭也没办法。
  “静观其变,时机成熟我会辞官,您也趁机功成身退即可。”
  王莽慢慢说道,现在还没有到关键时刻,不能让皇帝起疑心,否则若是刘欣立下遗诏,定好一个成年储君,那他可没戏了。
  必须是来不及立储,由太皇太后主持局面,这样才有可乘之机。
  虽说刘欣身体差,但他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承认自己会英年早逝这个事实所以才一直拖着,就算徐华屡次进谏。
  ………
  此后情况也是如所料般糟糕,徐华在朝中不断弹劾王氏党羽,丁明则在旁边帮腔,导致不断有人被罢官。
  王家的政治影响力也不断降低。
  长乐宫,傅太后寝宫
  这一天,被拔擢为右将军的傅喜以及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都被传唤到了这里。
  跟着宫女走进殿内,两位高官纷纷作揖:
  “臣见过太后。”
  脸上挂着鱼尾纹,年龄颇大的傅太后挥了挥手:“两位不必多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