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8章 丁明继任(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继任者……臣推荐骠骑将军丁明,丁骠骑本身就担任着加衔大司马,对于相应的运行轨迹一定有着些许了解,臣再带他学习一二,就无需顾虑了。”
  “请陛下放臣归乡!”
  王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刘欣瞥了丁明一眼,对方则是满脸无辜。
  看来这家伙是真的去意已决了。
  也罢,我大汉也不缺他一个大司马,能臣无数,再不济也能启用徐忠徐旻,至于什么一家独大的就是后面考虑的了。
  “王司马既然执意要走,朕也就不怎么好留的了,这样大家都很难堪。”
  “这辞官之事朕准了,朕还要给你的爵位加一千户的食邑,足以安享晚年,这太学内部朕虽不好插手,但推荐权还是有的。”
  “稍后朕会下诏,向李博士推荐你为下一任首席博士,更好的为我大汉培养人才,也算了却你的心意。”
  刘欣象征性尝试挽留了一下,之后就批准了这个请求。
  其实也无伤大雅吧,实在不行自己也能扶持别人上去玩制衡,只要自己手上有实权,还怕被人架空吗?
  经过先帝的前车之鉴,他意识到,权力只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好的,长期分给别人完全自寻死路!可以给外人,但时间不能长,要经常替换才行。
  除非拥有武帝康帝宣帝那种能力,以及徐恭徐晔那种能完全信任的臣子,否则都不行。
  刘欣自认为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相信的臣子只要徐博,可是他已经死了,那就完全不满足。
  如果徐博还活着,他君臣二人置心一处,必然能做一番大事业,就犹如康帝与徐晔般,可惜人死如灯灭,一个自己绝对相信的臣子可遇而不可求。
  “臣谢陛下。”王莽这才站了起来,他心里其实是相当满意的,里外里还赚了。
  本来就是为了避风头才辞官,结果刘欣还愿意为他在太学里站台!着无疑是增加了成为儒家话事人的把握,有了皇帝支持,李年昭就是不想选也要慎重考虑了。
  这次他的名望就再次攀升一次!
  目送着“前”大司马退了回去,刘欣又重新说道:“王司马已经辞去官职。”
  “可是大司马乃三公之一,最重要的辅政大臣,绝不能空缺啊,大将军倒是无所谓,如今我大汉并无多少战事,幽凉边陲有徐元徐旻两位镇守,暂时无忧,所以便先不设。”
  “不知诸位对新的大司马有何考量?”
  刚刚才坐下的王莽再次站了起来:“臣举荐骠骑将军丁明接替臣的位置,相信丁骠骑一定能够肩负起责任的。”
  他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自己的死对头,这一点倒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本来以为王莽会趁机拱一波火,没想到这么干净利落。确实,大司马这个职位,基本上是外戚包圆的,只有极少数是其他臣子担任的,不过大汉开国二百年,非外戚非徐氏的大司马或大将军只有四人而已。
  这个数量相当稀少了,对比大司马的数量而言。
  这种重臣很多时候都是经常替换的,为的就是避免权臣出现,除非是皇帝极其信任的人,会当一辈子。
  比如卫青,徐宁和王凤。
  所以,身为刘欣舅父的丁明就是很好的选择了,外戚是两汉的特色,最有权势最得皇帝信任的黄金时期,后面的朝代外戚就很少被如此信任。
  西汉的吕产卫青王莽,东汉窦宪何进,都是相当出名的外戚,且都是大权在握的。
  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首脑是太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