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142章 新帝确立,中山王刘衎(2 / 4)
“臣恳请太后,以及诸位同袍考虑一二,这么合适的人选可不多见了。”
徐华直接将大家最关心的东西摆到了台面上,那就是皇帝是否应该成年这件事。
成年皇帝当然可以令国家更加稳定,当然与之相对的,也与部分大臣的利益相悖。
有时候大家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贤能年长的君主,而是一个傀儡!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敛财,肆无忌惮的结党了。
而王家显然就需要年幼的君主,通过暂领朝政来发展。
“徐司徒此言差矣,莽以为,这广阳王或不可为帝,还差些火候。”
果然,刚刚才拜大司马的王莽立马就站了出来,与这位老牌大司徒针锋相对,直接表示反对。
徐华没有回话,而是静静的看着他,笑道:“王司马何出此言?”
“据我所知,广阳王为人亲浮,且有些好大喜功,当年在太原领军时就相当好战,有孝武皇帝的风范。”
“是也不是?”
“不错。”这倒是事实,这是刘向最大的缺点,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比如之前针对匈奴人,本来可以不打仗,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
可他偏偏执意要出兵,即使创造了极大的战果也无法掩盖损失惨重的事实。
所以,严格来说刘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君主,但现在属于特殊情况,只能矮子里拔高个了,至少是很有能力和主见的。
王莽笑了笑,继续说道:“孝武皇帝雄才大略,任用徐恭卫青,北击匈奴,南征南越,马踏辽东,立下了不世之功绩,这固然是不争的事实。”
“可前提是什么呢?高帝惠帝文帝景帝四代贤君休养生息下,才拥有了南征北战的资本,敢问徐司徒,我大汉如今可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广阳王真的当了皇帝,那么他就不是孝武皇帝了,而是秦朝的嬴政!”
“汉将亡在他的手里,百年基业,付诸东流,这就是我不愿意让广阳王称帝的根本原因,太过冒险了,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
“当年文帝被景侯拥立为帝时也超乎了所有人意料,当时的热门人选乃是赵王刘如意。”
这一番据理力争下,徐华无言以对,对方拿着这个来借题发挥他确实很难辩解,更何况对方还是四辅臣之首了。
“不知王司马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王莽将目光转向了太后王政君:“禀太后,臣以为,孝元皇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也就是当今的中山王刘箕子可为新君。”
“够了王莽,哼,狼子野心的东西,你刻意拥立年少君主继位,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是要效仿那前秦李斯霍乱朝纲吗!”身为太常的徐真站了出来,冷眼相对,甚至连前面的太皇太后都不在乎了。
原本他还以为这家伙洗心革面了,太后也是真心为国,可结果不过是一路之丘罢了,都是想要趁机把持朝政!
立别人徐真无话可说,但立一个年近九岁的孩童,什么意思还用多说吗?
皇帝成年至少要十年,也就是说这姑侄二人也至少能在操弄国家十年!十年呐,期间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万一突然野心膨胀,学田氏代齐,来个王氏代汉该怎么办?
所以盛怒状态下,他之前就训斥了出来,至于什么失态不失态的已经不在乎,和奸臣讲什么礼节?
“肃静。”一直波澜不惊的王政君皱了皱眉头。
这可是九卿之首的太常!执掌祭祀,居然如此失态的在公共场合怒怼一位大司马,传出去肯定会被人诟病,特别是徐真还是以正直著称。
如何不让人激动呢?
“哼,希望大司马能给下官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你说广阳王好大喜功,不可为帝。” ↑返回顶部↑
徐华直接将大家最关心的东西摆到了台面上,那就是皇帝是否应该成年这件事。
成年皇帝当然可以令国家更加稳定,当然与之相对的,也与部分大臣的利益相悖。
有时候大家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贤能年长的君主,而是一个傀儡!这样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敛财,肆无忌惮的结党了。
而王家显然就需要年幼的君主,通过暂领朝政来发展。
“徐司徒此言差矣,莽以为,这广阳王或不可为帝,还差些火候。”
果然,刚刚才拜大司马的王莽立马就站了出来,与这位老牌大司徒针锋相对,直接表示反对。
徐华没有回话,而是静静的看着他,笑道:“王司马何出此言?”
“据我所知,广阳王为人亲浮,且有些好大喜功,当年在太原领军时就相当好战,有孝武皇帝的风范。”
“是也不是?”
“不错。”这倒是事实,这是刘向最大的缺点,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比如之前针对匈奴人,本来可以不打仗,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
可他偏偏执意要出兵,即使创造了极大的战果也无法掩盖损失惨重的事实。
所以,严格来说刘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君主,但现在属于特殊情况,只能矮子里拔高个了,至少是很有能力和主见的。
王莽笑了笑,继续说道:“孝武皇帝雄才大略,任用徐恭卫青,北击匈奴,南征南越,马踏辽东,立下了不世之功绩,这固然是不争的事实。”
“可前提是什么呢?高帝惠帝文帝景帝四代贤君休养生息下,才拥有了南征北战的资本,敢问徐司徒,我大汉如今可有这样的条件?如果广阳王真的当了皇帝,那么他就不是孝武皇帝了,而是秦朝的嬴政!”
“汉将亡在他的手里,百年基业,付诸东流,这就是我不愿意让广阳王称帝的根本原因,太过冒险了,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
“当年文帝被景侯拥立为帝时也超乎了所有人意料,当时的热门人选乃是赵王刘如意。”
这一番据理力争下,徐华无言以对,对方拿着这个来借题发挥他确实很难辩解,更何况对方还是四辅臣之首了。
“不知王司马有什么好的人选吗。”
王莽将目光转向了太后王政君:“禀太后,臣以为,孝元皇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也就是当今的中山王刘箕子可为新君。”
“够了王莽,哼,狼子野心的东西,你刻意拥立年少君主继位,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是要效仿那前秦李斯霍乱朝纲吗!”身为太常的徐真站了出来,冷眼相对,甚至连前面的太皇太后都不在乎了。
原本他还以为这家伙洗心革面了,太后也是真心为国,可结果不过是一路之丘罢了,都是想要趁机把持朝政!
立别人徐真无话可说,但立一个年近九岁的孩童,什么意思还用多说吗?
皇帝成年至少要十年,也就是说这姑侄二人也至少能在操弄国家十年!十年呐,期间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
万一突然野心膨胀,学田氏代齐,来个王氏代汉该怎么办?
所以盛怒状态下,他之前就训斥了出来,至于什么失态不失态的已经不在乎,和奸臣讲什么礼节?
“肃静。”一直波澜不惊的王政君皱了皱眉头。
这可是九卿之首的太常!执掌祭祀,居然如此失态的在公共场合怒怼一位大司马,传出去肯定会被人诟病,特别是徐真还是以正直著称。
如何不让人激动呢?
“哼,希望大司马能给下官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你说广阳王好大喜功,不可为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