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8章 宰衡,招贤令(3 / 4)
大司马大将军也行使过一段时间的宰相职权,就是霍光当政的时候,他死后被宣帝追封为太傅。
而现在三公则是已经贬值了,大司马大司徒之上又出现了四辅臣,四辅臣之间,太傅和太保之间其实没有差多少,只不过王莽的座次更靠前而已。
但徐华这个太保却依然能起到掣肘作用,再怎么说也是朝中的二号人物。
为了摆脱这种限制,王莽选择再次晋位!让太后为他重新创造一个新的官职,真正的宰相,来做到压制反对势力。
“王莽品德高尚,才干突出,足以带领群臣以行治理之权,今特加封其为宰衡,行宰相之职,凌驾于4辅臣之上!”
“孔光接替太傅之位,甄丰接替少师这位,就这样吧。”
王政君思索一二,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更有逼格的职务,实际上就是宰相的意思,代替皇帝主宰天下。
如此一来,四辅臣就再也无法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徐华这个太保也不行。
至于他为什么不反对呢?并非不放下心上,主要是没什么用啊,之前也曾反对过,但满朝臣子都表示支持,单单一个人无疑是孤木难支的。
那些徐氏一系反对王家的臣子也什么都不敢说,惧怕将来被清算,因为徐华根本保不住他们!
换句话说是无法在长安保住他们,一旦得罪了王莽,徐华就会尽量争取到外贬地方,一旦到荆州冀州这些地方,就基本上无忧了。
徐家在兖州这种中原地区的势力比较薄弱,集中在河北和荆襄,其他地方并没有扎根。
“臣王莽谢太后,定不辜负太后所望!”王莽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他至今都有些恍惚。
从灰溜溜逃走,再到当朝宰衡,他只用了不到十年而已!实在是太戏剧性了,让人有些无法接受,而且重点是徐华没有继续唱反调。
终究还是妥协了吗……
“嗯,去吧,我相信你。”王政君死死盯着侄子,心中远没有表现的那么平静。
大司马到安汉公再到宰衡……下一步会是什么呢?此人的野心恐怕大的吓人!就算给他宰相也不会满足的。
因为皇帝成年以后,清算王家外戚是必然的,以王莽的性格会允许吗?他可是想要凭借改革拯救整个世界的!
怎么会允许自己丢失权力。
这么想着,王政君的警惕心理也到达了极致,开始思考是不是要扶持起徐家来制衡一二呢?
可惜已经晚了,自从成为儒家首席博士后,他的掌权之路便势不可挡!
………
接下来的时间,王莽开始继续拉拢儒生以充盈自己的势力,稳住根基,首先斥资数百万钱,为学者打造了一万五千处住宅,用以安置人才。
同时大力发展教化,派遣学者前往县乡开化民智,他认为,适当的知识可以让百姓更好的理解朝廷颁布的命令。
以此来减少改革的阻力。
与此同时,王莽也认为,一切的犯罪犯法都是教化不足导致的,如果百姓能永远羞耻心、道德观的话,就始终会严于律己,更不会违法!
哪里需要什么严苛律法,他认为这只会适得其反。
秦朝不就是这么亡的吗?圣师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多考虑的,可是现在时代又变了。
治国策略当然也要随之改变才行。
一万五千处宅子完工后,王莽就马不停蹄的发表了招贤令,号召天下有才之人前来朝廷任职,其实就是为太学放宽了举孝廉的征辟范围,以此来争取这些年轻儒生的支持。 ↑返回顶部↑
而现在三公则是已经贬值了,大司马大司徒之上又出现了四辅臣,四辅臣之间,太傅和太保之间其实没有差多少,只不过王莽的座次更靠前而已。
但徐华这个太保却依然能起到掣肘作用,再怎么说也是朝中的二号人物。
为了摆脱这种限制,王莽选择再次晋位!让太后为他重新创造一个新的官职,真正的宰相,来做到压制反对势力。
“王莽品德高尚,才干突出,足以带领群臣以行治理之权,今特加封其为宰衡,行宰相之职,凌驾于4辅臣之上!”
“孔光接替太傅之位,甄丰接替少师这位,就这样吧。”
王政君思索一二,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更有逼格的职务,实际上就是宰相的意思,代替皇帝主宰天下。
如此一来,四辅臣就再也无法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徐华这个太保也不行。
至于他为什么不反对呢?并非不放下心上,主要是没什么用啊,之前也曾反对过,但满朝臣子都表示支持,单单一个人无疑是孤木难支的。
那些徐氏一系反对王家的臣子也什么都不敢说,惧怕将来被清算,因为徐华根本保不住他们!
换句话说是无法在长安保住他们,一旦得罪了王莽,徐华就会尽量争取到外贬地方,一旦到荆州冀州这些地方,就基本上无忧了。
徐家在兖州这种中原地区的势力比较薄弱,集中在河北和荆襄,其他地方并没有扎根。
“臣王莽谢太后,定不辜负太后所望!”王莽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他至今都有些恍惚。
从灰溜溜逃走,再到当朝宰衡,他只用了不到十年而已!实在是太戏剧性了,让人有些无法接受,而且重点是徐华没有继续唱反调。
终究还是妥协了吗……
“嗯,去吧,我相信你。”王政君死死盯着侄子,心中远没有表现的那么平静。
大司马到安汉公再到宰衡……下一步会是什么呢?此人的野心恐怕大的吓人!就算给他宰相也不会满足的。
因为皇帝成年以后,清算王家外戚是必然的,以王莽的性格会允许吗?他可是想要凭借改革拯救整个世界的!
怎么会允许自己丢失权力。
这么想着,王政君的警惕心理也到达了极致,开始思考是不是要扶持起徐家来制衡一二呢?
可惜已经晚了,自从成为儒家首席博士后,他的掌权之路便势不可挡!
………
接下来的时间,王莽开始继续拉拢儒生以充盈自己的势力,稳住根基,首先斥资数百万钱,为学者打造了一万五千处住宅,用以安置人才。
同时大力发展教化,派遣学者前往县乡开化民智,他认为,适当的知识可以让百姓更好的理解朝廷颁布的命令。
以此来减少改革的阻力。
与此同时,王莽也认为,一切的犯罪犯法都是教化不足导致的,如果百姓能永远羞耻心、道德观的话,就始终会严于律己,更不会违法!
哪里需要什么严苛律法,他认为这只会适得其反。
秦朝不就是这么亡的吗?圣师是站在自己的时代多考虑的,可是现在时代又变了。
治国策略当然也要随之改变才行。
一万五千处宅子完工后,王莽就马不停蹄的发表了招贤令,号召天下有才之人前来朝廷任职,其实就是为太学放宽了举孝廉的征辟范围,以此来争取这些年轻儒生的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