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149章 平帝刘衎崩(2 / 4)
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大汉迄今为止可没有任何一个大臣达到过这种彻底。
最大的官职就是徐贞的太师!
“陈司徒说想请求朝廷为王宰衡加九锡,以此来表示足够的礼遇。”
九锡……
这个东西确实存在,是九种表示对臣子至高礼遇的九件礼器!属于是传说中的东西。
现在九锡还不属于篡位三件套之一,但代表的意义已经相当大了,因为九件礼器一旦赐下去,那可便是真正的封无可封!
但年宣帝朝的大司马霍光都没有得到过。
“罢了,罢了,给,我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太皇太后王政君先是表现出了愤怒的情绪,接着又无奈的摇了摇头,生气也没用,王莽造的势显然已经足够,若是不予同意显然无法收场。
这分明就是逼宫!就连外地的很多诸侯都表了态,可以说全天下都在支持。
九百多名臣子,没想到他居然拥有了这种可怕的势力。
诸侯王支持王莽当权,主要是这个人对刘姓宗室诸侯并没有恶意和限制,包括抽出用以分给灾民的土地也是皇家的,并非诸侯的。
同时还出台了大量保证地方诸侯豪强的政策,他们的利益非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还得到了保证。
要知道,皇帝对这些亲戚的态度都是能压榨则压榨,压榨不了就答应。
“拟旨,宰衡、安汉公王莽加九锡,并给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见帝不拜的特权。”
王政君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不是想要礼遇吗,那就给你最高的礼遇!
毕竟也是自己的侄子,当朝的外戚,就算成为权臣也不至于做出篡位这种事吧?
毕竟,以往外戚做多就是王凤霍光那样,不至于取而代之。
元始五年初,朝廷赐予宰衡王莽九锡和各种各样的特权!赏赐大量的财物土地,如此,那些集会的儒生百姓才就此作罢。
目的达成了。
长安出了这么大的事,景公府却依然风平浪静,包括大本营荆州,也没出现什么过激的声音。
这一点连王莽本人都不懂,为什么要坐视他的势力上涨呢?完全不合逻辑,肯定在心里打着什么更大的图谋!
半个月后,天下对安汉公的赞美声音越来越大了,先是派遣“风俗使者”前往地方探查,回来后大加歌颂,并称儒家的教化策略用处非常之大。
天下人为之振奋,虽然说这些都是假象吧,其实那些地方根本没什么显著变化,甚至相当一部分依旧维持着法家治国的状态。
但没有人在意,大家只知道,王莽能够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国家!
不久,他成功坐上太学令的宝座!随着不断的打压,法家也是选择了让步,来为自家学说求来一道生路。从此往后,王莽独霸朝堂,某些地方先不提,至少整体上大汉是他说了算!
同时再对外征战上,采用重金引诱的政策和态度,使得匈奴人最终遣使宣布臣服于大汉,用金钱买到的和平随之到来。
这件事也得到了徐旻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种政策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匈奴人自古以来都是虎狼,根本不会真正臣服,包括态度暧昧的乌桓人,也是被重金政策所吸引。
但在王莽独断专行下也没什么办法。
……… ↑返回顶部↑
最大的官职就是徐贞的太师!
“陈司徒说想请求朝廷为王宰衡加九锡,以此来表示足够的礼遇。”
九锡……
这个东西确实存在,是九种表示对臣子至高礼遇的九件礼器!属于是传说中的东西。
现在九锡还不属于篡位三件套之一,但代表的意义已经相当大了,因为九件礼器一旦赐下去,那可便是真正的封无可封!
但年宣帝朝的大司马霍光都没有得到过。
“罢了,罢了,给,我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太皇太后王政君先是表现出了愤怒的情绪,接着又无奈的摇了摇头,生气也没用,王莽造的势显然已经足够,若是不予同意显然无法收场。
这分明就是逼宫!就连外地的很多诸侯都表了态,可以说全天下都在支持。
九百多名臣子,没想到他居然拥有了这种可怕的势力。
诸侯王支持王莽当权,主要是这个人对刘姓宗室诸侯并没有恶意和限制,包括抽出用以分给灾民的土地也是皇家的,并非诸侯的。
同时还出台了大量保证地方诸侯豪强的政策,他们的利益非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还得到了保证。
要知道,皇帝对这些亲戚的态度都是能压榨则压榨,压榨不了就答应。
“拟旨,宰衡、安汉公王莽加九锡,并给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见帝不拜的特权。”
王政君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不是想要礼遇吗,那就给你最高的礼遇!
毕竟也是自己的侄子,当朝的外戚,就算成为权臣也不至于做出篡位这种事吧?
毕竟,以往外戚做多就是王凤霍光那样,不至于取而代之。
元始五年初,朝廷赐予宰衡王莽九锡和各种各样的特权!赏赐大量的财物土地,如此,那些集会的儒生百姓才就此作罢。
目的达成了。
长安出了这么大的事,景公府却依然风平浪静,包括大本营荆州,也没出现什么过激的声音。
这一点连王莽本人都不懂,为什么要坐视他的势力上涨呢?完全不合逻辑,肯定在心里打着什么更大的图谋!
半个月后,天下对安汉公的赞美声音越来越大了,先是派遣“风俗使者”前往地方探查,回来后大加歌颂,并称儒家的教化策略用处非常之大。
天下人为之振奋,虽然说这些都是假象吧,其实那些地方根本没什么显著变化,甚至相当一部分依旧维持着法家治国的状态。
但没有人在意,大家只知道,王莽能够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国家!
不久,他成功坐上太学令的宝座!随着不断的打压,法家也是选择了让步,来为自家学说求来一道生路。从此往后,王莽独霸朝堂,某些地方先不提,至少整体上大汉是他说了算!
同时再对外征战上,采用重金引诱的政策和态度,使得匈奴人最终遣使宣布臣服于大汉,用金钱买到的和平随之到来。
这件事也得到了徐旻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种政策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匈奴人自古以来都是虎狼,根本不会真正臣服,包括态度暧昧的乌桓人,也是被重金政策所吸引。
但在王莽独断专行下也没什么办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