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班师回朝,登基大典(4 / 4)
旁边,大将军徐忠也在。
至于大司马徐旻则远在邺城,都督河北军务,对兖州徐州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心向长安朝廷的抵抗者还是有不少。
如今正在苦苦支撑着,等待王莽腾出手来派兵援助。
中原的战火要比关中还要激烈,那里毕竟已经逐渐进入了尾声,加上双方都在刻意保存实力。
能跑就跑。
“两位可有要事与孤商议?”刘向笑着问道,他其实也能隐隐察觉出来。
什么事能惊动宰执和大将军呢?登基!自己还只是以太子身份监国而已,国家不能缺少君主。
“臣自然是有大事找殿下商议。”徐华沉声道。
自己这边的积病,徐宰执也是知道,内部各个实权人物独立性太强,将领们大多有属于自己的部曲,数量相当可观。
亲信也遍布军中,逐渐将其变为私军。
这也没什么,军队的粮草、兵器都需要大量金钱,仅仅是一个武将成不了气候。
问题便是地方太守权力太大!为了拉拢这群封疆大吏,徐忠徐旻等人取消了调任的规矩。
很多太守都经常在一个地方为官,加上极强的自主性,如今权力大的可怕,有军队,有粮食,还有军队!
之前到地方巡视,徐华发现瞒报士兵,瞒报税收的问题相当严重,颇有一种地方割据趋势,甚至说只是早晚罢了。
当然在这群军阀之中,徐家依然是最大最大的军阀,徐忠嫡系部队经过扩军后起码有八万,徐旻则是那两万幽州兵为核心的十万河北兵团。
其实徐元的情报不怎么准,他不知道朝廷大征兵的消息,其实两边加起来,起码有三十多万人,加上凉州的十五万人,五十万大军绝对有了。
大体上与王莽相当。
“孤洗耳恭听,请徐宰执说出来便是。”刘向的语气依然温和。
“徐司马已经下令全军班师回朝,臣以为,殿下也该登基,正式承接我大汉的江山社稷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监国终究不是办法,臣恳求殿下莫要推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兴复大汉。”
徐华带着恭请的语气说道,他解决地方割据的办法就是加强中央权威和控制力度。
而太子登基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徐华心中最好的办法是让一个刘氏诸侯将所有反对力量重新给兼并一遍,就犹如当年的汉高帝刘邦一般,只有这样,天下人才会重新认可刘姓!
要不然这样完全不是办法。
虽然已经有了一个明面上的朝廷,可兼并战争也不是不能有,两人甚至能预料到未来的情况。
就犹如春秋战国和秦朝末期那般混乱!同时也是迎来新生的契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至于大司马徐旻则远在邺城,都督河北军务,对兖州徐州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心向长安朝廷的抵抗者还是有不少。
如今正在苦苦支撑着,等待王莽腾出手来派兵援助。
中原的战火要比关中还要激烈,那里毕竟已经逐渐进入了尾声,加上双方都在刻意保存实力。
能跑就跑。
“两位可有要事与孤商议?”刘向笑着问道,他其实也能隐隐察觉出来。
什么事能惊动宰执和大将军呢?登基!自己还只是以太子身份监国而已,国家不能缺少君主。
“臣自然是有大事找殿下商议。”徐华沉声道。
自己这边的积病,徐宰执也是知道,内部各个实权人物独立性太强,将领们大多有属于自己的部曲,数量相当可观。
亲信也遍布军中,逐渐将其变为私军。
这也没什么,军队的粮草、兵器都需要大量金钱,仅仅是一个武将成不了气候。
问题便是地方太守权力太大!为了拉拢这群封疆大吏,徐忠徐旻等人取消了调任的规矩。
很多太守都经常在一个地方为官,加上极强的自主性,如今权力大的可怕,有军队,有粮食,还有军队!
之前到地方巡视,徐华发现瞒报士兵,瞒报税收的问题相当严重,颇有一种地方割据趋势,甚至说只是早晚罢了。
当然在这群军阀之中,徐家依然是最大最大的军阀,徐忠嫡系部队经过扩军后起码有八万,徐旻则是那两万幽州兵为核心的十万河北兵团。
其实徐元的情报不怎么准,他不知道朝廷大征兵的消息,其实两边加起来,起码有三十多万人,加上凉州的十五万人,五十万大军绝对有了。
大体上与王莽相当。
“孤洗耳恭听,请徐宰执说出来便是。”刘向的语气依然温和。
“徐司马已经下令全军班师回朝,臣以为,殿下也该登基,正式承接我大汉的江山社稷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监国终究不是办法,臣恳求殿下莫要推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兴复大汉。”
徐华带着恭请的语气说道,他解决地方割据的办法就是加强中央权威和控制力度。
而太子登基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徐华心中最好的办法是让一个刘氏诸侯将所有反对力量重新给兼并一遍,就犹如当年的汉高帝刘邦一般,只有这样,天下人才会重新认可刘姓!
要不然这样完全不是办法。
虽然已经有了一个明面上的朝廷,可兼并战争也不是不能有,两人甚至能预料到未来的情况。
就犹如春秋战国和秦朝末期那般混乱!同时也是迎来新生的契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