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巨唐再临(9 / 10)
包括把他的士兵和大臣都“拐骗走”这一点……
“然后呢?士廉,你想说什么?”李世民连眉毛都不皱一下。
高士廉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深知自己一会儿所说话语的分量。
“臣以为,论才干,监国远胜于太子。
“储君关乎大唐社稷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同小可,不可不明察。
“倘若监国依然在世,那储君的人选……陛下是否要再思量思量?”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也就是太子舅舅的舅舅。
可他却站在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李明一方。
更别提那个肉身投奔的太子舅舅了。
连天生的太子党都是如此,天下民意如何,不必多言。
对此,李世民却只是鼻子轻轻哼了哼:
“才干……什么是才干?谁来评定?如何让诸皇子展现才干,评定以后又如何让诸皇子接受这个结果?
“难道每过一代,都要让皇子们打一遍擂台?每过一代,都要掀起天下大乱?”
他这一连串反问,与其说是反驳高士廉,不如说是在反驳曾经的自己。
要不是他作死搞出个四子夺储,天下怎么会天下大乱?
他怎么就不明白,只要事关珍贵无匹的帝位,一切形式的竞争,最后都会升级成战争?
所以李世民并不怪罪任何人,包括李治和李世绩。他才是一切乱象的罪魁祸首。
“都是朕罪有应得,朕不想让后代再这么乱下去了。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古人诚不我欺……”
李世民虚弱地说。
“从李承乾开始,大唐立嫡长,不立贤。”
对,只能是嫡长子继承制。
只有唯一客观权威、排除一切人为主观判断的标准,才能消弭内乱的因子。
“朕欲于十日后退位,立承乾为帝,由他收拢东北残局,结束这场闹剧。
“谁赞成,谁反对?”
书房里静悄悄的,无人再敢吱声。
继位一事,就此落定。
第二天大朝会,李世民当众向天下宣布了这一消息。
只要不出意外,十天以后,李承乾就将成为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 ↑返回顶部↑
“然后呢?士廉,你想说什么?”李世民连眉毛都不皱一下。
高士廉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深知自己一会儿所说话语的分量。
“臣以为,论才干,监国远胜于太子。
“储君关乎大唐社稷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同小可,不可不明察。
“倘若监国依然在世,那储君的人选……陛下是否要再思量思量?”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也就是太子舅舅的舅舅。
可他却站在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李明一方。
更别提那个肉身投奔的太子舅舅了。
连天生的太子党都是如此,天下民意如何,不必多言。
对此,李世民却只是鼻子轻轻哼了哼:
“才干……什么是才干?谁来评定?如何让诸皇子展现才干,评定以后又如何让诸皇子接受这个结果?
“难道每过一代,都要让皇子们打一遍擂台?每过一代,都要掀起天下大乱?”
他这一连串反问,与其说是反驳高士廉,不如说是在反驳曾经的自己。
要不是他作死搞出个四子夺储,天下怎么会天下大乱?
他怎么就不明白,只要事关珍贵无匹的帝位,一切形式的竞争,最后都会升级成战争?
所以李世民并不怪罪任何人,包括李治和李世绩。他才是一切乱象的罪魁祸首。
“都是朕罪有应得,朕不想让后代再这么乱下去了。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古人诚不我欺……”
李世民虚弱地说。
“从李承乾开始,大唐立嫡长,不立贤。”
对,只能是嫡长子继承制。
只有唯一客观权威、排除一切人为主观判断的标准,才能消弭内乱的因子。
“朕欲于十日后退位,立承乾为帝,由他收拢东北残局,结束这场闹剧。
“谁赞成,谁反对?”
书房里静悄悄的,无人再敢吱声。
继位一事,就此落定。
第二天大朝会,李世民当众向天下宣布了这一消息。
只要不出意外,十天以后,李承乾就将成为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