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天灾?人祸!(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259章 天灾?人祸!
  东厂,是当年为了监督和控制锦衣卫所设,于永乐十八年建立。大明这两百多年来,东厂可以说是皇帝身边重要的爪牙,其权势在许多时候都比锦衣卫高不少。
  除去东厂外,大明还曾经有过西厂和内行厂,不过这两个机构后续陆续裁撤了,唯独东厂一直留存了下来。而当年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就是提督东厂,可想而知东厂的权力有多大。
  不过在崇祯年间,因为东林党的忽悠导致崇祯皇帝削弱了东厂职权,甚至差一点把东厂正式给废除了。自此后,东厂一蹶不振,虽然名义上还存在,却没有了之前的威风。
  等到朱慎锥掌控朝政,登基之后,因为周安民的缘故更注重于锦衣卫,锦衣卫的职权逐步恢复,更取代了东厂成为了大明重要的特务和情报机构。再之后,考虑到后期的发展,朱慎锥开始着手拆分锦衣卫,把锦衣卫分成三个部分,逐步从纯粹的特务机构转向情报机构,在这种时候东厂就更不重要了,虽然东厂一直没有裁撤,但已是可有可无。
  卢九德领着方正化进来后很快就退了出去,偏殿中就留下方正化一人。
  “万岁爷,这是奴婢所查到的消息,还请万岁爷御览……。”方正化取出一个折子恭恭敬敬地递上,等朱慎锥接过后,这才后退两步,继续和之前那样垂手而立。
  也不去管他,朱慎锥接过折子打开细看,起初神色还算正常,可看了没一会儿表情渐渐凝重起来,等全部看完后,一抹怒色已在脸上显露。
  “这些可真?”
  “回万岁爷,奴婢不敢欺瞒万岁爷。”方正化连忙应道。
  朱慎锥紧皱眉头,又问:“锦衣卫那边为何还没来奏报?”
  “奴婢不是很清楚,不过按时间锦衣卫那边也应查实了,如有奏报应该这两日就会到京师。”方正化如此回道。
  朱慎锥微微点头,方正化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他之所以暗中派方正化去调查不是信不过锦衣卫,而是故意为之。虽然现在锦衣卫和之前有所不同,但朝堂上的官员对于锦衣卫的防备还在,哪怕这一次调查黄河决堤一事锦衣卫是暗中行动,但也难保走漏风声。
  为了保险起见,这一次朱慎锥特意上了个双保险,那就是在暗中派出锦衣卫的同时还动用了东厂。
  东厂虽然在永明朝存在感没那么强,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厂的网络依旧强大,而且这些年东厂在朝中几乎没做什么事,在其他人看来东厂几乎名存实亡,可谁都没知道东厂这个机构依旧,只不过不为世人所知罢了。
  “做的不错。”
  “奴婢为万岁爷办事乃奴婢的本分。”方正化不亢不卑回答道。
  朱慎锥对方正化还是有几分好感的,而且这些年来方正化虽被他边缘化,不仅没了司礼监和御马监的职务,可做事依旧勤勉,而且这个人平日里做事很是认真谨慎,如不是这样的话,当年清洗内廷的时候方正化早就被处置了,或者远远打发出去。
  “你继续盯着此事,如有消息立即来报!”
  “奴婢明白!”方正化心中一喜,他这个厂督权力并不大,和当年的魏忠贤比简直天壤之别,而且现在的东厂也不是之前的东厂,早就被冷落了,可没想这一回居然入了万岁爷的眼,这如何让他心中不喜?
  这一次万岁爷突然动用东厂,并让他暗中调查黄河决堤一事,这让方正化看到了机会。常言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虽然这些年东厂已名存实亡,可方正化却没有就此放弃,依旧努力维持着东厂的情报网和基本组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处,为皇帝办事。想不到机会终于来了,当接到这个任务后方正化就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这才抢在锦衣卫之前拿到了确切情报,也是因为如此,今日才能被朱慎锥认可。
  朱慎锥摆手让方正化离开,不过在他离开之前特意交代了卢九德,告诉他之后如果方正化有事来见朕,可直接来乾清宫不必和之前那样通过递话才能面圣,卢九德应下此事,随后就亲自送方正化出去,等到了殿外,卢九德轻声对方正化恭喜了一句。
  方正化连忙回礼,口道之后还需卢公公多多关照,卢九德微微笑着点头,这才目送方正化离开。
  偏殿中,方正化离开后,朱慎锥的表情很是难看,这不是对方正化不满,而是因为方正化所调查的结果所至。
  他下意识再打开方正化递来的折子看了几眼,忍不住就想骂娘,心中满是怒火,却不知往哪里去撒。
  按照东厂那边的调查结果,淮北黄河决堤的这件事虽然表面上是天灾,可实际上却是人祸。
  黄河本身固然是一个原因,今年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的确也是事实,可真正导致决堤后果的却是因为当地州府的官员们所至,甚至还牵涉到了三府七县的百姓们。
  说起来也是可笑,黄河之所以决堤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三府七县在黄河沿岸的百姓自己扒开了河堤,引黄河水入渠,而扒开河堤的主要原因是要为了取水便利,也就是灌溉农田。
  住在黄河两岸的百姓把河堤扒开,让河水通过缺口流入,然后用这些水源来灌溉农田,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举动直接就破坏了原本还算稳固的黄河大堤,使得淮北这一段黄河大堤变得千疮百孔,根本就起不到防汛的作用。
  因为前几年干旱的缘故,黄河水位下降,虽然河堤被扒开,却没有引来水患,而且在扒开河堤之后的确引水使得周边的农田有了较好的收成。可百姓们却不想想,这黄河河堤是这么好扒的么?如没有了河堤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他们只看到眼前,根本不顾其他,而地方州府的官员们更是可恶到了极点,明明他们比那些百姓懂的更多,也更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可偏偏因为一己私利却视而不见,任其这么干而不阻止,从而导致最终引发了严重后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