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026 索洛维约夫的进京之路(下)(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索军门也懂戏?”
  “要是懂得,那不是要找人托兆了?”
  “这倒也是。”
  庆溥坐在一边,也要翻出来戏牌子,有昆曲、秦腔和徽班。
  “这三个怎么还放在一起,岂不是乱弹么?”
  “军门有所不知,在京城里都是乱弹,哪一家的戏好,自然听的就多。然而秦腔么皇上前几年还严令申饬,今年这才回来。”
  这也是个还没有京剧的时期,但是一些比较俗的,那是见不得台面,很懂戏还会编戏,但是没时间听戏的嘉庆,他就下过令的。
  至于京剧成熟起来,那都要同光时期了。
  对于欧洲人来说,大概就是“opéra de pékin”法语现在才是用途更广泛的一种欧洲语言,英语的时代在以后。
  而清朝大概是此时世界主要国家里,唯一一个外交文书总是用拉丁文的。
  徽班带来的,那还是皮黄戏。
  至于要演戏,以及后面安排的一般饮食,以及入宫觐见,接下来又是赐宴,这个费还是不少的。
  给了戏班子的银子也足,只不过给洋人演戏,大概除了武戏里的翻跟头,都是白费,根本就看不懂。
  除非是比较懂戏剧的人来了,第一时间他能够意识到核心问题。
  索洛维约夫知道徽班进京还是和大人活着的时候,也就是和大人在演电视剧的时候唱昆曲大概没错,皮黄大概能会一些,毕竟满清勋贵人均戏迷,没入关的时候越过长城来打劫,那二贝勒阿敏都不忘了听戏,把皇太极给他安排的任务都给抛在九霄云外了。
  但要是直接来出三家店,那会儿徽班还没进京呢,这个大概是不会有的。
  以索洛维约夫的京剧知识呢,他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只是没有个场合来激活罢了。
  广州的堂会戏包场呢,看着也并不过瘾,粤剧都是后来才进步,融合了打戏才能进步么。
  天下人看戏,都是要先来个热闹,欧洲人以前看戏剧也是,笑剧在罗马时期,经常有一些下流的表演方式。
  在中国的话,这个大概也就在口头上有,主要是伦理梗,还有就是有旦出场的戏,实际上还是武戏的功夫更带劲一些。
  至于选戏码的时候,也是一不小心,就翻出来了“西厢记”,这是元代就有的杂剧。
  主要的故事线呢,就是张生、小姐和红娘。
  还好索洛维约夫的大礼服是绿色的,米赫丽玛也没像是小时候穿身红的,不然这乐子大概也不小。
  苏楞额一开始还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就是看个热闹。
  但索洛维约夫觉得这个好。
  “苏大人,这西厢记的故事,是元代的杂剧,我也是知道些故事的。只不过改编到欧洲去的,是‘赵氏孤儿’,这种天朝特有的故事,倒是和欧洲戏剧有些相似的地方。诗经里面周南第一句也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戏码就不错的。”
  “也好,军门也是懂得这个故事。”
  只是看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不同了。
  “西厢记”放在后面,前面还有一处武戏,是三国戏台本的千里走单骑,那是文武带打.这堂会戏呢,就是容易串台到“关公战秦琼”上面去,看了打架还是比较热闹的。
  但是欧洲人都是在幕间和结束的时候鼓掌,庆溥和苏楞额,还有一众大清的满汉官员,他们是在中间留下接口的时候叫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