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033 其实大清也能坚船利炮(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怎么开口,也是个问题。
  其实清朝皇帝的平均水平,还是远高于前朝的,除了最后那个前半生浑浑噩噩,后半生写前半生,又被人民改造过来的以外,皇帝们都还是勤于政务,至少还是有那个志气的。
  哪怕是比光绪还拉的同治,说起来他也不是一无是处。
  智亲王现在问起来火枪的事情,索洛维约夫其实也知道,多少有些门路。
  清朝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改变的速度还是很慢的。
  此次来中国的俄国军舰,旗舰“恩典”号拥有130门火炮,是毫无争议的头等战舰。
  在广州外海的时候,蒋攸铦已经接到了奏报。
  至于俄国军舰到达直隶,在海上鸣炮致敬的时候,接连击发的场景,也让清朝官员大为震惊。
  奏折上都写着呢,嘉庆看到了以后,虽然没有和臣子讨论,但是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俄国似乎也是船坚炮利,情报已经有些过时了。
  嘉庆派遣皇二子智亲王绵宁前来,也是为了搞清楚情况的。
  讨论起火枪以后,智亲王也问到了,俄国的武器装备情况。
  本着大清这边,在鼎盛时期也是对手先来挑衅,皇帝才准备动手的原则,俄国这边没有边衅,清军也不会有什么动作。
  除了准噶尔以外,那是基本上被清军杀的就剩下地理名词,只有达瓦齐以下少数的准噶尔人没有挨刀。
  这一单生意可以做,而且一些武器方面的事情,也可以拿出来讲讲。
  因此,索洛维约夫也提到了,英国人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及英国能够在本土和海外殖民领地都生产武器。
  连廓尔喀的最新情报,索洛维约夫都提到了。
  “果有此事?”
  “外臣路过巴达维亚时,从当地荷兰官员处得知。欧陆大战期间,英夷曾占据巴达维亚等地,又有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活动,也就是所谓‘公班衙’。”
  清朝是大概知道一些情况,但是情报都并不准确,加上传教士在嘉庆末年开始陆续离开中国,也导致本来就贫乏的情报,这个时间段就更加匮乏了。
  “至于廓尔喀近年与英夷交战,三战而三败,三十年前获得土地,如今三停去了一停,已经是英夷所属了。”
  “不知英夷距其本土万里以外,何以得利?”
  在智亲王看来,显然这样的距离上,还要动兵,那钱粮方面的消耗,也是极为巨大的。
  “皆为利来,王爷也知英夷嗜茶,泰西诸国皆好茶品,而印度虽气候炎热,多有瘴气,然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又兼有往来供给商贸之利,因此积累巨万。然与天朝通商,却无有盈利之物,因此处心积虑,不欲白银流入天朝。”
  “二哥,皇阿玛两年前接到苏楞额大人的折子,说的就是这事儿。”
  顺道,三阿哥再给补个刀,说明当前的情况。
  显然智亲王的封号和他表现出来的不是一回事,平定天理教的时候,他那通火枪并没有太解决问题,最后还是一等超勇公爵海兰察的次子安成带领锐健营和神机营赶到,总算是出了重拳,驱散了乱民。
  仍然是勇在智前,见事总是有些迟缓的。
  但银两问题,也足以引起他的重视了。
  这个症结,就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反复讲,让清朝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知道英夷整天干的是什么好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