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042 索洛维约夫的二道贩子计划(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或者另外一个办法,以后嘉庆要是再度召见,他再次把这个事情提出来。
  当初嘉庆已经表现出来了一些不悦,察言观色之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哪里的。
  于是,他也在盘算这个计划。
  就日本人那个水平,到时候让絮库夫把琉球发展成为武装商船的补给站,这都是很有可行性的方案。
  只不过最后要怎么做,因为他住在王府里,倒是和使团很多人并不在一起。
  这也是嘉庆皇帝这个安排的妙处,让他得到了特殊待遇,和各国使者交流也不太方便。
  不过以他们贡献的这个水平,嘉庆还是会同意和通商有关的要求,只要不是割地或者一些非分之想就行。
  这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嘉庆也发现了,洋人当中通官话的越来越多,也不光是自己身边这几个传教士。
  索洛维约夫的解释也说的通,毕竟有不少文献流传出去了。
  就越南和法国的交往程度,这想拦那都是拦不住的。
  而且法国人当中自学的比较多,像是索洛维约夫这样翻译小说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雷慕沙现在就从嘉庆皇帝赐给他这个通译的小说当中,开始整理文字要做翻译工作,把一些小说介绍到欧洲去。
  就是歌德,他都有这个想法。
  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年纪太大,实在是没有把这位欧洲的文豪带过来。
  而嘉庆这边,召见永璘的时候,也在问自己弟弟,这些日子索洛维约夫在那里都干啥呢。
  得到的回复就是,整日在书房里看书。
  “倒是勤学。”
  “皇上,他这样在臣弟的书房里借阅,怕是过不了多久,臣弟那里收藏的书都要让他给抄去了。”
  “无妨,要他去抄。朕观西洋诸人,官员中只有他一人深通诗书,就是法国那位汉学家也有些不如的地方。如此看来,洋人就是知道了,大概也学不全。永璘,你就是把书都送给他,又有何妨?”
  “臣弟只是觉得.”
  “他又不会吃了你书上的学问,也不见得有三国时蜀中张松的本事,看看又有什么?”
  嘉庆只是守规矩,萧规曹随,按照乾隆的方略来办,他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也会被放大。
  但是这种时候心大,倒也没什么,确实很多书拿去了国外,他们也学不会的。
  中文的学习难度,其实还是很高的。
  索洛维约夫自己都觉得,翻译的时候有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因为长年从军,而且事情有很多,是很难有时间来继续校正的。
  这样看来,欧洲人了解到的内容,其中可能很多都有偏差。
  因此就是封锁了学问,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中国和西方,此时的文化体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但是在东亚圈子里面,能够互通的机会就多了。
  甚至朝鲜和越南还在科举,琉球也是儒学兴盛,甚至琉球国中的闽人蔡氏,别管是蔡京之后还是蔡襄之后,也经常能够为官,还打击报复过政敌,下手可要比蔡京的元祐党人碑狠多了——那些反对派最后都摸不着头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