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粮草充足(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倒好,李世民毫不犹豫的就安排给自己的,看来大权在握的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一样的。
  “太上皇,皇上,房大人有信了!”
  正在这时,侯君集手中拿着一封军驿,一脸兴奋的走了进来:“房大人说洛阳之行进展十分顺利,李佑没做抵抗的交出了五十万大军。在他的安排下,大军正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另外,太上皇安排的那件事,也谈成了,施罗叠已经同意和我们结盟,共同对付右贤王。”
  李承乾上前接过,勿勿一掠后,递给了李世民,笑着说道:“父皇天威,震慑四方,您一出面,不但让五弟不得不束手就擒,就连突厥大汗,也不得不就范。”
  “哼,这个逆子,提他做甚。”李世民也是心里一松,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放下军报:“倒是施罗叠,不愧是乱世枭雄。他能看清形势,果断放弃李佑,改弦更张,倒是不容小觑。”
  “若不是右贤王势大,朕真的不想放过此人。”
  李承乾张了张嘴,想劝一下李世民留下施罗叠来制衡右贤王的想法,不过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以目前的大势来看,李世民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又不能透露实情。
  看来解决这批突厥人,还要从右贤王的立场去处置。
  李世民没察觉到异状,直接对侯君集吩咐道:“君集,你马上安排,接收这批人员。这其中有二十万人都是洛阳和齐地的府军,又追击了突厥人大半年,战斗力还是可以的。”
  “把这些人直接吸收到十六卫军中,用来做对敌的中坚力量。另外三十万,都是山东各道的青壮,可以安排他们来守城。”
  “是,太上皇。”
  侯君集略一踌躇,问道:“太上皇,现在十六卫军兵员奇缺,是临时吸纳,还是永久留驻?”
  “这还用说,当然是直接留下来。”
  李世民脸色一沉,淡淡的说道:“那些世族在大唐危亡之际,不但不合力扶保朝庭,反而落井下石,把军卒都抽调到西域去了。即然他们都走了,就不要回来了。”
  “十六卫军中,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了。”
  “不错,父皇圣明。”
  李承乾也是随声附合道:“李佑在洛阳对世族进行清理,这些从山东过来的军卒,都是些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只有这些人,才会坚定的站在朝庭一边,与大唐共存亡。”
  “他们才是江山真正的基石,而不是那些心怀鬼胎的世家门阀。”
  “你可以对他们说,此战过后,朝庭会论功行赏,所有参与保卫长安的军卒和百姓,家中土地均可获得承认,朝庭直接下发地契。”
  “呵呵,有这么好的政策,估计他们都会留下来。”
  侯君集看了眼李承乾,随后笑着说道:“大唐征收府兵,也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待遇。这些人的家里,户户都分到了百十亩田,有些家里人口多的,有两三百亩,都赶上一个小地主了。”
  “能得到土地归属,就是战死沙场,将士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还有此番右贤王南下,没有直捣京畿,竟然在一城一城的攻掠。关内道北部,有十多个州郡,上百座城池,这也大大的牵扯了突厥骑兵的速度,为我们争取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侯君集了解内情,知道突厥大军南下,看似一幅要覆灭大唐的样子,其实还是和河北的突厥人一个套路,主要是针对世族的。
  而李世民却不知道详情,疑惑问道:“是啊,兵贵神速,这右贤王不急着攻占长安,在北地磨蹭什么?若打下了长安,北地诸州府县自然不战可降,何必要如此费事?”
  “呵呵,这有何难猜的。”
  李承乾神色自然的说道:“突厥这数十年来,多次南下,均未得逞。这次人数虽然多了点儿,但我大唐也非惜日可比。突厥人怕再次无功而返,这才想把好处捞足。”
  “这北地上百城池,每处都有世族豪门占据。”
  “他们多年积累,实力雄厚,坞堡内粮食富裕,仓库里金银无数,就像那仓鼠洞,每一处都让人垂涎。突厥人这是得到好处了,这才一处处盯着不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