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又有奶(二合一)(2 / 4)
死一样的静,压得人喘不过气。
良久之后,
一声尖锐的婴儿啼哭响了起来。
那哭声又细又亮,带着原始的生的欲望,扎进每一个活人的耳朵里。
……………
那辆马车行驶在最前方,离流民们近十丈远,东宫若疏爬到车顶,从上方朝下望去,便能见长长的队伍排着跟在后头。
流民们既不敢离得太近,也不敢走得太远,突然的变故让许多人直到现在都还没缓过劲来。
东宫若疏爬到车顶前面,把脑袋从上面垂下,看着赶马的陈易道:“让他们一直跟着吗?”
“跟就跟吧,反正也同路。”陈易漫不经心道。
东宫若疏倒没什么异议,眼下她就是个魂魄而已,有异议也没辙,她想了一会后问道:“刚才,你出了几成力?”
陈易微蹙眉头,问道:“你不是一直待在车里,怎么知道?”
如今他经脉还未补齐,稍一发力,引动周身气机便会浑身剧痛,若是如此尚且能忍,坏就坏在自己哪怕痛死过去,也无法回到过往的武道境界。
境界大跌之事,从来都是江湖大忌,忌讳的不只是自己的武道,更忌讳的是为他人所知,为仇家所知,所以陈易对此多一分戒心,连蛛丝马迹都不会轻易透露。
“我听到风声,风告诉我的。”东宫若疏顿了顿,小声猜测道:“我猜啊,你现在不到之前的三成了。”
陈易默然片刻,既未肯定,也未否定。
他只是在想,若真有三成就好……
龙虎山固然有灵丹妙药,周依棠、玉真元君二人的仙家医术绝非凡俗可比,但纵使如此,这场走火入魔还是太过惊世骇俗,当时若非惊动了那些不可望更不可及的天上人,陈易就唯有烟消云散这一种下场,沦为废人都是祖坟冒青烟的大运,而如今不仅保住一条命,还留点两成不到的武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挽马在前头不知疲倦地拉车,山路重重,前路弯曲绵延向深处,陈易远远眺望,不禁在想,以自己如今的武道境界,要是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去见秦青洛,会落得个怎么的下场。
缰绳在手中轻轻颤抖,
不知怎么…忽然有些怕了……
…………
大虞立国至今,已三百多年,吏治败坏、官府贪墨、民户逃籍等等过往王朝的弊病皆不能免,然而,得益于外有西晋虎视眈眈,内有大小纷乱四起,大虞一朝的军备并不算太过松弛。
像是还有些气数,只是活得行将就木。
哨官郝茂骑于马上,领一队人马沿着山道巡查,大虞自立国以来都是卫所制,各地设有卫所,屯田驻兵,自给自足,往往只有两成兵力用于执勤,不过这段时间以来,执勤的兵力愈发多了,足有四成,连他们这般的精兵也被调动进来。
至于原因……大虞得国三百载,各地越近边疆卫所越多,首先是西晋,其次是贵州,后者防的,自然是世袭罔替至今的安南王。
前些年林党乱京,假传诏书命安南王进京勤王之事,看似轻拿轻放,实则引得朝廷大震,贵州一带上下都清洗了一遍,光是郝茂认识的几位同僚上峰,要么流放,要么斩首,一小半人都没免去牢狱之灾。
到了今时今日,此事的余波都仍未散尽,听闻有流民逃籍迁徙入南疆,朝廷下来诏令,严令各处把守关口。
直到禁军接管各处。
一哨人马在九十到上百人不等,再多不过战兵两百人,马兵一百人,而由于缺额、吃空饷等原因,哨官郝茂手里仅有六十多人,其中多分散去别的山路巡逻,此时身边唯有二十多人。
郝茂拨开林梢,抬起头极力眺望,见到一条长长的流民队伍赶着过来。 ↑返回顶部↑
良久之后,
一声尖锐的婴儿啼哭响了起来。
那哭声又细又亮,带着原始的生的欲望,扎进每一个活人的耳朵里。
……………
那辆马车行驶在最前方,离流民们近十丈远,东宫若疏爬到车顶,从上方朝下望去,便能见长长的队伍排着跟在后头。
流民们既不敢离得太近,也不敢走得太远,突然的变故让许多人直到现在都还没缓过劲来。
东宫若疏爬到车顶前面,把脑袋从上面垂下,看着赶马的陈易道:“让他们一直跟着吗?”
“跟就跟吧,反正也同路。”陈易漫不经心道。
东宫若疏倒没什么异议,眼下她就是个魂魄而已,有异议也没辙,她想了一会后问道:“刚才,你出了几成力?”
陈易微蹙眉头,问道:“你不是一直待在车里,怎么知道?”
如今他经脉还未补齐,稍一发力,引动周身气机便会浑身剧痛,若是如此尚且能忍,坏就坏在自己哪怕痛死过去,也无法回到过往的武道境界。
境界大跌之事,从来都是江湖大忌,忌讳的不只是自己的武道,更忌讳的是为他人所知,为仇家所知,所以陈易对此多一分戒心,连蛛丝马迹都不会轻易透露。
“我听到风声,风告诉我的。”东宫若疏顿了顿,小声猜测道:“我猜啊,你现在不到之前的三成了。”
陈易默然片刻,既未肯定,也未否定。
他只是在想,若真有三成就好……
龙虎山固然有灵丹妙药,周依棠、玉真元君二人的仙家医术绝非凡俗可比,但纵使如此,这场走火入魔还是太过惊世骇俗,当时若非惊动了那些不可望更不可及的天上人,陈易就唯有烟消云散这一种下场,沦为废人都是祖坟冒青烟的大运,而如今不仅保住一条命,还留点两成不到的武功,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挽马在前头不知疲倦地拉车,山路重重,前路弯曲绵延向深处,陈易远远眺望,不禁在想,以自己如今的武道境界,要是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去见秦青洛,会落得个怎么的下场。
缰绳在手中轻轻颤抖,
不知怎么…忽然有些怕了……
…………
大虞立国至今,已三百多年,吏治败坏、官府贪墨、民户逃籍等等过往王朝的弊病皆不能免,然而,得益于外有西晋虎视眈眈,内有大小纷乱四起,大虞一朝的军备并不算太过松弛。
像是还有些气数,只是活得行将就木。
哨官郝茂骑于马上,领一队人马沿着山道巡查,大虞自立国以来都是卫所制,各地设有卫所,屯田驻兵,自给自足,往往只有两成兵力用于执勤,不过这段时间以来,执勤的兵力愈发多了,足有四成,连他们这般的精兵也被调动进来。
至于原因……大虞得国三百载,各地越近边疆卫所越多,首先是西晋,其次是贵州,后者防的,自然是世袭罔替至今的安南王。
前些年林党乱京,假传诏书命安南王进京勤王之事,看似轻拿轻放,实则引得朝廷大震,贵州一带上下都清洗了一遍,光是郝茂认识的几位同僚上峰,要么流放,要么斩首,一小半人都没免去牢狱之灾。
到了今时今日,此事的余波都仍未散尽,听闻有流民逃籍迁徙入南疆,朝廷下来诏令,严令各处把守关口。
直到禁军接管各处。
一哨人马在九十到上百人不等,再多不过战兵两百人,马兵一百人,而由于缺额、吃空饷等原因,哨官郝茂手里仅有六十多人,其中多分散去别的山路巡逻,此时身边唯有二十多人。
郝茂拨开林梢,抬起头极力眺望,见到一条长长的流民队伍赶着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