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和黄的安排与船灾准备(2 / 3)
如今香港地价上升的很慢,他也不急于一会,反正只要在81年之前开发完毕就行了,甚至在这段时间内,越晚越好,因为越靠后,房产的价格越高;
当然,80年前后还有一些其他机遇,钱早点到手,哪怕看起来少不少,但也是有其他机会的。
从港府出来后,杨文东便回到了长兴地产,并叫来了郑志杰与方先名,道:“老郑,你这边与和黄的合资公司成立了没?”
“成立好了,工业地皮不是很值钱,200万尺,合计5000万港元,我出价2500万就买下来了。”郑志杰笑道:“等后面港府给出报价,资金会由我出,后续项目完成后,和黄会从分的的利润中,将我的代付款给还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行,这个方法可以,后续你与港府那边进行沟通,尽快将这件事定下来,我也想着这块地能够早点转化成住宅。”
“好的,杨生。”郑志杰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个问题,我派人检查了下那块地,地里面可能有些污染,可能也是之前港口时间长了之后的问题,我们可能还需要额外费两三千万进行土地翻新。”
“翻新?嗯,我会再让人去看看的,如果真的需要翻新,那翻就行了。”杨文东道:“这也算是工转商不好的地方,有些地皮的确会有污染问题。”
做工业就是这一点不好,哪怕是一些看起来污染不大甚至感觉没有的企业,时间长了也会污染脚下的地;比如机器设备的润滑油,有些企业就直接倒了,那自然污染土地,只不过比专业污染企业强多了;
货柜码头对于这一块管控的还是非常严格的,但以前的传统码头木箱子搬运,人又多,很多还是社会混混,谁也不知道这些人曾经做过什么。
郑志杰道:“好的,相对来说,码头还是比工厂要好多了,现在其他方面没什么问题,就等着转成商业用地,便可以开发了。”
杨文东点点头:“嗯,这方面我会安排人的,你与和黄那边也亲自盯着点,尽快完成谈判,等差不多了,我会与麦理浩再见一面,定下这个事情。”
不管是财团之间的合作,还是政府与财团之间的合作,开始与最终,都是大佬级别会面商谈与决定的,而中间的讨价还价,那自然是由手下团队去负责了;
总不能让杨文东这个香港第一富豪与麦理浩总督,在一个房间里相互砍价吧?
专业的事情还是专业人做最好。
郑志杰答应道:“明白,我也会与李察信一起跟进的。”
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工转商”地皮,短时间内谈定下来也是很难的,对于港府来说,这也是一笔巨额收入,要知道,之前两年的地产危机,让他们的卖地收入只有三千万左右,这其中大部分还是杨文东看中少数优质位置后才安排竞拍的;
如今这笔钱,再少估计也有2个亿,这么大一笔钱到账,整个政府的日子都能好过很多了,他们自然也重视,而自己这边,也是看中他们看重这笔收入,不想这笔钱没了,所以也可以适当压价;
反正时间不急,就先让手下慢慢谈就行了。
和黄那边,李察信也开始整顿整个公司,将几百种不同的业务分门别类,然后整理成资料给了杨文东,当杨文东看到后也差点惊呆了,真的是什么业务都有;
餐饮连锁店、理发连锁店、洗车店、药店、连锁健身房、房屋中介、古玩店、店等等,基本上各种服务都有,以连锁为主;另外就是还有一些各种不同的工厂,什么手表、玩具、制衣等等,也是种类繁多;
于是,没有废话,这些没用的业务,杨文东直接授权签字全部卖掉,不管这些业务之中是否还有正向盈利的,不功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
李察信得到授权之后,立刻在全港挂牌其中一部分,他是聪明人,知道一次性卖的多了,反而会拉低价格;
同时,李察信也开始与港交所合作,增发股票,而这些股票是全部给杨文东的,只要手续完成之后,和黄便可以直接获得2.5亿港元的现金;
又因为杨文东的入主,债权银行们也不急着催债了,他们都相信杨文东必然是能够偿还的起债务的,那自然就不急了,甚至还有银行表示可以再借一点给和黄,主打的就是一个我不会雪中送炭,但最喜欢锦上添;
不过眼下,和黄有了杨文东的注入资金,银行不催债,加上很多业务在逐步出售,也能回笼一些资金,暂时就不需要了;
长兴集团总务办公室的财务在审核完和黄眼下的财务后,也给出了暂时不会有什么风险的结论,杨文东便也放心了,他收购和黄,最核心的目的还是看好和黄的几个核心业务,只要眼下这段时间熬过去了,那后续香港经济腾飞,和黄的各种资产暴涨,自我造血完善,那也就不需要他再额外投入资金了。
时间很快便到了6月初,这一个月,全球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苏伊士运河再一次开通了;
受此影响,全球海运价格暴跌,日本以及一堆造船业工厂,船只的价格也同样暴跌,更不要说二手船只了;
8号,杨文东的办公室内,长兴航运的郑玉华笑着说道:“杨生,您的决定真的是英武,如今油轮价格,几乎是拦腰斩了。”
“这才刚开始呢,后面的航运我也不太看好啊。”杨文东看了一眼下方远处的维多利亚海港后笑说道。 ↑返回顶部↑
当然,80年前后还有一些其他机遇,钱早点到手,哪怕看起来少不少,但也是有其他机会的。
从港府出来后,杨文东便回到了长兴地产,并叫来了郑志杰与方先名,道:“老郑,你这边与和黄的合资公司成立了没?”
“成立好了,工业地皮不是很值钱,200万尺,合计5000万港元,我出价2500万就买下来了。”郑志杰笑道:“等后面港府给出报价,资金会由我出,后续项目完成后,和黄会从分的的利润中,将我的代付款给还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行,这个方法可以,后续你与港府那边进行沟通,尽快将这件事定下来,我也想着这块地能够早点转化成住宅。”
“好的,杨生。”郑志杰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个问题,我派人检查了下那块地,地里面可能有些污染,可能也是之前港口时间长了之后的问题,我们可能还需要额外费两三千万进行土地翻新。”
“翻新?嗯,我会再让人去看看的,如果真的需要翻新,那翻就行了。”杨文东道:“这也算是工转商不好的地方,有些地皮的确会有污染问题。”
做工业就是这一点不好,哪怕是一些看起来污染不大甚至感觉没有的企业,时间长了也会污染脚下的地;比如机器设备的润滑油,有些企业就直接倒了,那自然污染土地,只不过比专业污染企业强多了;
货柜码头对于这一块管控的还是非常严格的,但以前的传统码头木箱子搬运,人又多,很多还是社会混混,谁也不知道这些人曾经做过什么。
郑志杰道:“好的,相对来说,码头还是比工厂要好多了,现在其他方面没什么问题,就等着转成商业用地,便可以开发了。”
杨文东点点头:“嗯,这方面我会安排人的,你与和黄那边也亲自盯着点,尽快完成谈判,等差不多了,我会与麦理浩再见一面,定下这个事情。”
不管是财团之间的合作,还是政府与财团之间的合作,开始与最终,都是大佬级别会面商谈与决定的,而中间的讨价还价,那自然是由手下团队去负责了;
总不能让杨文东这个香港第一富豪与麦理浩总督,在一个房间里相互砍价吧?
专业的事情还是专业人做最好。
郑志杰答应道:“明白,我也会与李察信一起跟进的。”
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工转商”地皮,短时间内谈定下来也是很难的,对于港府来说,这也是一笔巨额收入,要知道,之前两年的地产危机,让他们的卖地收入只有三千万左右,这其中大部分还是杨文东看中少数优质位置后才安排竞拍的;
如今这笔钱,再少估计也有2个亿,这么大一笔钱到账,整个政府的日子都能好过很多了,他们自然也重视,而自己这边,也是看中他们看重这笔收入,不想这笔钱没了,所以也可以适当压价;
反正时间不急,就先让手下慢慢谈就行了。
和黄那边,李察信也开始整顿整个公司,将几百种不同的业务分门别类,然后整理成资料给了杨文东,当杨文东看到后也差点惊呆了,真的是什么业务都有;
餐饮连锁店、理发连锁店、洗车店、药店、连锁健身房、房屋中介、古玩店、店等等,基本上各种服务都有,以连锁为主;另外就是还有一些各种不同的工厂,什么手表、玩具、制衣等等,也是种类繁多;
于是,没有废话,这些没用的业务,杨文东直接授权签字全部卖掉,不管这些业务之中是否还有正向盈利的,不功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
李察信得到授权之后,立刻在全港挂牌其中一部分,他是聪明人,知道一次性卖的多了,反而会拉低价格;
同时,李察信也开始与港交所合作,增发股票,而这些股票是全部给杨文东的,只要手续完成之后,和黄便可以直接获得2.5亿港元的现金;
又因为杨文东的入主,债权银行们也不急着催债了,他们都相信杨文东必然是能够偿还的起债务的,那自然就不急了,甚至还有银行表示可以再借一点给和黄,主打的就是一个我不会雪中送炭,但最喜欢锦上添;
不过眼下,和黄有了杨文东的注入资金,银行不催债,加上很多业务在逐步出售,也能回笼一些资金,暂时就不需要了;
长兴集团总务办公室的财务在审核完和黄眼下的财务后,也给出了暂时不会有什么风险的结论,杨文东便也放心了,他收购和黄,最核心的目的还是看好和黄的几个核心业务,只要眼下这段时间熬过去了,那后续香港经济腾飞,和黄的各种资产暴涨,自我造血完善,那也就不需要他再额外投入资金了。
时间很快便到了6月初,这一个月,全球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苏伊士运河再一次开通了;
受此影响,全球海运价格暴跌,日本以及一堆造船业工厂,船只的价格也同样暴跌,更不要说二手船只了;
8号,杨文东的办公室内,长兴航运的郑玉华笑着说道:“杨生,您的决定真的是英武,如今油轮价格,几乎是拦腰斩了。”
“这才刚开始呢,后面的航运我也不太看好啊。”杨文东看了一眼下方远处的维多利亚海港后笑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