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天子考核问策(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67章 天子考核问策
  刘备问完了蒯良,目光又扫过颔首低眉的蒯越,落到了孔明、曹昂等人的身上,不怒自威的试问道:“蒯主记之言,汝等以为如何?”
  曹真与曹休两人虽为弱冠之龄,之前却在江东为武官,只不过任一屯长而已,没想到会被天子征来中书台,哪怕是做一小吏,也远胜过在江东为屯长。
  两人来时也得曹孟德叮嘱,要多夜读问策与他的兵书注解,天子所问实话实说便好,千万不要不懂而硬答。
  若是能留在中书台不被刷下去,就好好踏实的干,就算做十年或二十年小吏,只要还在中书台任职,就总归会被天子注意,有熬出头的时候。
  况且天子记忆力极好,只要印象不差,必会记起。
  于是纵使两人虽不知如何回答,却也咬紧牙根抬头,恭敬地拱手行礼道:“容禀陛下,我二人位卑不过一军府屯长,得蒙天子厚恩所征,不敢不效命于宫殿前,奈何对益州短见薄识,不敢妄自议论大事,而误国家。”
  “蒯主记为荆襄智谋名士,画策设谋必在我二人之上,故无言可议之。”
  曹真拱手解释说道,而身旁的曹休也赶紧点头,另一侧边的曹昂却欲言欲止,想了想还是顾及二曹的面子,没独自站出来答话。
  这让刘备有些饶有兴趣地看着曹昂,笑问道:“子修,可有话要说?”
  曹昂能活到今日,也托了他早早把孟德打逃江东,又把凉州张济、张绣叔侄堵在了弘农郡,不然曹昂或许已有五岁了。
  “陛下,益州中部豪强反叛不足为虑,唯一需要防范的便是南边的蛮夷,此前昂曾在丹阳郡清剿过山越,仅有一些百姓工匠因战乱躲避山里与蛮夷相合,就让山越变得更难以击破。”
  “哪怕江东士卒入群山二百里,也受不了山里的瘴气与瘟疫,十人中病者盖有三四。”
  “听闻益州南部更为不毛之地,豺虎肆虐,沼泽遍地,毒虫甚多,湿热更胜于扬州,极易得酷疟之疾。”
  “此症状越是天热,越是汗水不可止,先冷而后热,即便有士卒侥幸熬过,未过十余日又将复发,直到毙命为止。”
  “陛下,剿灭豪强部曲容易,若有豪强与蛮夷沆瀣一气,则牂牁、越巂、永昌三郡不可速平,需要择有威望者,分而抚恤之。”
  曹昂轻微皱着眉头,思索着说道。
  他当初也领教过此病症的厉害,军中士卒因此毙命者不在少数,自打从那时起,酷疟之疾一直让他忌惮不已。
  “子修,亦所言在理,假使南边的蛮夷也时刻袭扰各县,倒也是件麻烦事。”
  听到曹昂的建言,刘备略微地点头,赞同道。
  虽说南蛮部落复叛会影响百姓耕地收成,但这也并非是停止度田的理由。
  益州南边的蛮夷与豪强关系不浅,可以说彼此互为盟友,还交易各种生活物具,这些部落首领,恐怕更相信交往多年的豪强,而兴兵攻打县城。
  不过他早就调度益德与周公瑾防患未然,一旦有事立即进兵出征,作为援军进蜀平叛。
  再加上刺史满宠和孙策等官吏,要还平不了益州豪族兵祸与蛮夷,那便是人人都玩忽职守。
  这样的阵容,就算孟德遇见了,也讨不了好处。紧接着刘备的目光,放在了诸葛亮与孙权的身上,想听听两人怎么弥补缺漏,头戴帻巾的诸葛亮见状,正色拱手施礼道:“禀陛下,蒯主记与曹书佐已为汉家献得良策,亮绵力薄材,仅有一言愚见耳。”
  “当年叔父带着我等诸葛氏子侄数人,从豫章郡退往荆州南郡,途中偶遇不少山越百姓,观其大多居于山中,虽有耕田收成,无需缴纳赋税,却极缺盐、、布帛等生活用具。”
  “各地豪族以此相诱,使山越部落渐渐服属于汉,然后成其部曲。”
  “陛下,不如亦可采用此法,以汉家物资富饶,持续与蛮夷行商,以此诱使其心和蜀地豪强相离,此策唯一缺点,便需要耗费多时,短期成效则少。”
  诸葛亮说罢,又拱手再拜。
  他其实也本不想开口,奈何天子望过来,得陛下重恩,岂能不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