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两线受敌(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勤王联军是什么货色,你们都是见识过的。
  一支连军纪都无法遵守的部队,到了战场上除了给敌人贡献战绩,没有任何意义。
  本侯麾下看似坐拥二十多万大军,真正能打的部队,顶多只有半数。
  眼下要支援湖广,最少得派出两镇精锐,势必进一步减少可用之兵。
  那么原本制定的北伐计划,现在就只能被迫搁浅,转为全面防守!”
  李牧平静的回答道。
  兵力不足,只是他抛出来的借口。
  勤王大军中充斥着大量乌合之众,辽东叛军同样是如此。
  南下的陕西叛军,更不用多说,整支队伍都是乌合之众。
  看似两股敌人一起杀过来,勤王大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实际上情况截然相反。
  北方人不擅水战,这可是曹操亲自验证过的,不以个人意志转移。
  两支没有水师的敌军,跑到南方来开战,摆明是把战略优势拱手让人。
  可以说战场每向南挪移一分,勤王大军的胜算就增加了一分。
  如果不是洞悉了全局,故意等敌人过来决战,李牧早就挥师北上直取京师。
  “防守就防守,先保障湖广的安全再说。
  平叛之事,可以从长计议。
  北方现在缺粮,我们完全可以凭借钱粮上的优势,同叛军打消耗战!”
  礼部尚书柏锦文当场表明了态度。
  同所有的南方割据政权一样,现在的南方小朝廷,也没有多少进取指向。
  “北伐”,那只是大家的政治口号。
  官场上除了少数热血少年,没几个真把这当成一回事。
  倒不是他们缺乏忠义,主要是现在北伐,乃是纯亏损的买卖。
  遍地的饥民,都等待着救济。
  每打下一片土地,朝廷就会增加一笔负担。
  倘若收复了整个北方大地,巨额的财政压力,将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从短期来看,固守淮河防线,乃是最经济的打法。
  在许多人看来,拖上三年五载,耗死了叛军,北方大地上也没有那么多饥民,再北伐收复河山也不迟。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至于各部门在北伐问题上,表现的相当消极。
  虽然没有故意拖后腿,影响勤王大军北上,但配合上效率从未高过。
  面对系统性拖延,李牧选择了假装看不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