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流言漫天飞(4 / 7)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宗及一众皇子全部被俘,仅赵构一人在外募兵幸免于难。
拥立他继位时,太宗一脉在世的皇室成员,就他一根独苗。
法统上无争议,减少了许多内部矛盾。
北宋覆灭之后,南方官员才能迅速向赵构靠拢,建立了南宋。
同样涉及到选皇帝,明末就是另一种结局。
崇祯儿子全部沦陷在北方,缺乏顺位继承人,文武百官围绕着拥立之功打破头。
南明的几位皇帝,都没有能够获得官员士绅的集体拥戴。
以至于他们上位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整合南方各省的力量。
大虞朝的情况,看似好了很多,实际上本质和南明一样。
没有顺位继承人,从宗室中挑选皇帝,无论选谁都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放在和平年代,还可以慢慢平息争议,但乱世之中不行。
李牧固然可以靠自身实力压制反对的声音,强行拥立新君上位,但这会让自己陷入政治风暴中。
如此烫手的拥立之功,还不如不要。
反正身份地位到了他这份儿上,立下再大的功劳,皇帝最多把爵位给他晋升一级。
公侯之位对他来说,也就一个虚名,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皇帝想要加封,他都不会接。
从朝廷拿的越多,未来就越难切割。
永宁帝之死,短期内给他造成了麻烦,但长远来看却是一件好事。
甭管怎么说,永宁帝都是他的封君,政治上根本无法进行切割。
现在永宁帝死了,他出兵替旧主报了仇,也就全了君臣之义。
旁系宗室上位,关系就隔了无数层。
只需故意疏远关系,往后朝廷出事,那就和他没了关系。
心中有了计较,李牧自然可以放手给文官们折腾。
按照这帮人心中的理想皇帝模板,在乱世之中,根本活不下去。
别说收拾北方的烂摊子,估摸着连南方这片安稳地,也会被他们给折腾出问题来。
说完之后,李牧直接告辞离去,搞得众人是面面相觑。
“襄王才高八斗,不如立其为帝!”
半晌功夫后,柏锦文开口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当年他刚中进士不久,被朝廷派往襄阳王府担任过一届长史,同上一代襄阳王关系不错。
当代襄阳王那会儿还是孩童,最初的启蒙,都是他给教的。 ↑返回顶部↑
拥立他继位时,太宗一脉在世的皇室成员,就他一根独苗。
法统上无争议,减少了许多内部矛盾。
北宋覆灭之后,南方官员才能迅速向赵构靠拢,建立了南宋。
同样涉及到选皇帝,明末就是另一种结局。
崇祯儿子全部沦陷在北方,缺乏顺位继承人,文武百官围绕着拥立之功打破头。
南明的几位皇帝,都没有能够获得官员士绅的集体拥戴。
以至于他们上位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整合南方各省的力量。
大虞朝的情况,看似好了很多,实际上本质和南明一样。
没有顺位继承人,从宗室中挑选皇帝,无论选谁都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放在和平年代,还可以慢慢平息争议,但乱世之中不行。
李牧固然可以靠自身实力压制反对的声音,强行拥立新君上位,但这会让自己陷入政治风暴中。
如此烫手的拥立之功,还不如不要。
反正身份地位到了他这份儿上,立下再大的功劳,皇帝最多把爵位给他晋升一级。
公侯之位对他来说,也就一个虚名,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皇帝想要加封,他都不会接。
从朝廷拿的越多,未来就越难切割。
永宁帝之死,短期内给他造成了麻烦,但长远来看却是一件好事。
甭管怎么说,永宁帝都是他的封君,政治上根本无法进行切割。
现在永宁帝死了,他出兵替旧主报了仇,也就全了君臣之义。
旁系宗室上位,关系就隔了无数层。
只需故意疏远关系,往后朝廷出事,那就和他没了关系。
心中有了计较,李牧自然可以放手给文官们折腾。
按照这帮人心中的理想皇帝模板,在乱世之中,根本活不下去。
别说收拾北方的烂摊子,估摸着连南方这片安稳地,也会被他们给折腾出问题来。
说完之后,李牧直接告辞离去,搞得众人是面面相觑。
“襄王才高八斗,不如立其为帝!”
半晌功夫后,柏锦文开口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当年他刚中进士不久,被朝廷派往襄阳王府担任过一届长史,同上一代襄阳王关系不错。
当代襄阳王那会儿还是孩童,最初的启蒙,都是他给教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