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邓艾(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曹魏打算大量开垦田地,积蓄粮食作为灭吴的物资,于是派遣邓艾到陈县、项县以东至寿春县一带进行巡察。”
  “邓艾考察后认为这一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缺水,应该开挖河道,引水灌溉,为此还写了一篇《济河论》来阐明主张。”
  李白:邓艾还提出在陈县、上蔡县等地屯田,在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照十分之二比例轮休,
  经常保持四万人屯田戍边,六七年时间就能积聚足够十万军队吃五年的粮食;凭借这些积蓄进攻孙吴,无往而不胜。
  司马懿完全采纳了邓艾的建议。正始二年(公元241年),朝廷开始挖掘和拓宽漕渠,每当东南有战事发生,
  大军出动,就可以乘船顺流而下,直达长江、淮河一带,不仅灌溉农田储积起粮食,而且消除了水害,这些都是出自邓艾的建议。
  后来邓艾又出任征西将军郭淮的参军,升任南安郡太守。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邓艾与郭淮一起抵御蜀将姜维北伐入侵。
  姜维退走,郭淮打算趁势向西袭击羌人住地。邓艾建议,敌军虽然撤退,但应该分兵防备,郭淮于是命邓艾驻守白水北岸。
  三天后,姜维果然派廖化从白水南岸向邓艾营地逼近后扎营。邓艾认为,廖化的军队只是为了牵制自己,姜维本意是要袭击洮城。
  邓艾立即在当晚悄悄领兵回守洮城,姜维果然渡过白水发起偷袭,邓艾据城坚守,才得以免遭失败。
  战后,邓艾获赐爵关内侯,加授讨寇将军;不久,又升任城阳郡太守。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并州境内的匈奴左贤王刘豹合并当地的匈奴部众,邓艾上奏朝廷,认为匈奴人不讲道义,强大时就侵犯边境,衰弱时就归附朝廷。
  如今左贤王刘豹声势壮大,应该加以防备,从内部分化削弱匈奴人的势力,可以赐与刘豹的儿子显赫的官职,令其驻守雁门郡。
  让匈奴人离开驻地,对他们过去的功劳加以封赏,这才是安定边疆的计策。
  邓艾又建议,将在内地与汉族百姓杂居的羌人、胡人迁居到边境地区。
  当时司马懿已经去世,大将军司马师辅佐朝政,对邓艾的建议多有采纳。
  后来邓艾调任汝南郡太守,邓艾派人寻找曾经资助他的同郡长者,得知长者已经去世;
  邓艾于是派人到其墓前祭祀,又赠送他的家人一批厚礼,举荐他的儿子担任郡吏。
  邓艾在任期间,大力开垦荒野,军民丰衣足食。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领大军进攻合肥新城,未能攻克,敌军退回。
  邓艾对司马师断言,孙权去世,文武大臣对吴国新君并不忠心拥护,吴国世家大族拥兵自重;
  诸葛恪刚刚主持朝政,缺乏威信,他不考虑如何安抚朝臣以稳定局面,反而妄自用兵,以倾国之力攻打合肥新城失败,死者数万,狼狈而归,可谓自取灭亡。
  “诸葛恪班师回朝,招致吴国宗室怨恨,果然被杀。”
  “邓艾升任兖州刺史,加授振威将军。他又上奏朝廷,提出发展农业和坚强备战;”
  “只有国家富裕,军队才会强盛;军队强盛,作战才能取胜;而农业是这一切的根本。”
  “邓艾建议朝廷设立爵位,奖赏那些努力发展工业,为国家积蓄财富的官员;”
  “将官员的政绩考核,集中在积储粮食使百姓富裕上面,还能断绝官员之间的人事请托,拉帮结派。”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少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晋封邓艾为方城亭侯。”
  “次年正月,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举兵反叛,派使者致书邓艾,想联合邓艾讨伐司马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