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文鸯(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鸯本名为文俶,字次骞,小名为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魏末晋初名将,曹魏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文鸯胆色、力气超越常人,勇冠三军。
  正元二年(255年),因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文鸯随父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举兵起事,曾率部夜袭司马师,兵败后跟随其父文钦投奔吴国。
  甘露二年(257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昭,文鸯随文钦率部支援诸葛诞,
  后因诸葛诞杀死文钦,文鸯与其弟文虎只身投靠大将军司马昭,被赦免死罪,受封为关内侯。
  “西晋建立后,晋升为平虏护军,后于咸宁三年(277年),都督凉、秦、雍诸军大破鲜卑首领树机能,后升迁为东夷校尉,因事免官。”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为诸葛诞外孙、东安郡王司马繇陷害,遭到诛杀,并夷灭三族。”
  “文鸯勇气和胆量超越常人;晋朝史学家傅畅在《晋诸公赞》也评价文鸯,认为他平定西北凉州的战乱,成为天下闻名的名将。”
  “文鸯本名为文俶,字次骞,小名为鸯,是曹魏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的中子,为沛国谯县人。”
  “因与曹爽为同乡,文钦得到曹爽的厚待。”
  “高平陵政变后,曹爽被诛杀,曹魏朝廷为安定文钦将其提升为前将军,后取代诸葛诞成为扬州刺史,但文钦经常忧惧,后与毌丘俭共同谋画。”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因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文鸯追随其父文钦,与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共同举兵勤王,假传太后诏令将檄文传递到州郡中。”
  “二月,文鸯跟随文钦、毌丘俭统帅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后大将军司马师统率十余万大军前去征讨文钦和毌丘俭的军队。”
  “大将军司马师率部屯兵汝阳(今河南汝阳),并派遣诸葛诞率部攻向寿春(今安徽寿县),征东将军胡遵率部阻断文钦等人的退路,全军奉行坚壁勿战的策略。”
  “后司马师派遣竞州刺史邓艾屯兵乐嘉(今河南项城),采用示敌以弱之计引诱文钦前来攻打,文钦果然上当,率领文鸯等人偷袭邓艾,却意外遇到司马师率部暗中抵达乐嘉。”
  “十八岁的文鸯,认为情况尚未确定,如果登上城楼鸣鼓进攻,一击可以大破敌军。”
  “于是文钦将军队分成两队,趁夜偷袭夹击司马师等人。”
  “文鸯率部率先发动偷袭,并且大声呼喊司马师,声音响彻整个军营。”
  “司马师因有眼疾,当时正被医师割除眼睛上的肉瘤,文鸯的突然出现,司马师十分震惊,眼睛从肉瘤疮口中迸出。”
  “因担心军心恐慌,司马师以被蒙头,并忍痛咬断被头。”
  “文鸯连续三次敲响战鼓,主帅文钦都未能率部前来汇合,于是天亮后文鸯知道司马师军队兵强马壮,于是率部向东撤退。”
  “司马师认为文钦已经撤走,于是派遣部将前去追击。”
  “文钦率部将要撤退,文鸯认为不能先挫败司马师军队的气势,是无法安然退走的。”
  “于是亲率十余名精锐骑兵冲向敌阵,所向披靡,司马师的部将无人可挡,文鸯安然撤走。”
  “司马师率部击退了文钦、文鸯父子,但因为病情加重,于是让其弟司马昭负责统率全军,”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司马师便病逝于许昌,文鸯的偷袭,间接导致了司马师的病逝。”
  “文钦、文鸯父子撤走后,司马师又派遣左长史司马琏统率八千骑兵追击,同时命令将军乐林等人紧随其后。”
  “面对强大骑兵的追击,文鸯毫无畏惧,竟单枪匹马杀入数千骑兵之中,转眼间便杀伤一百多人,”
  李白:扬州刺史文钦,骁勇果敢超过他人,曹爽因与他同乡,所以非常器重他。文钦依仗曹爽的权势,也常常盛气凌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