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刘禅(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备临终托孤,遗命丞相诸葛亮、尚书李严共同辅政。
  同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承帝位,时年十七岁。刘禅尊刘备的皇后吴氏为皇太后,立张氏为皇后,改元建兴,大赦天下;
  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任命李严升为光禄勋,封都乡侯;其他文臣武将如赵云、吴懿、魏延、王连、杨洪等,全都加官进爵。
  刘禅登基后,丞相诸葛亮正式设立丞相府,以治理国家政事。蜀汉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定。
  蜀国内忧外患,南中诸郡叛乱不断,先是益州郡豪强大族雍闿造反,把太守张裔抓起来流放到孙吴,然后占据本郡反叛;
  与此同时,越嶲郡的蛮夷部族首领高定也起兵反叛;不久,牂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叛变;而且夷陵之战后,蜀汉与孙吴的同盟关系也濒临破裂。
  时逢国家大丧,不宜用兵,诸葛亮并未立即讨伐南中诸郡叛乱;
  而是派遣尚书邓芝出使孙吴,恢复盟约,吴主孙权也派来使臣,吴蜀关系重修旧好。
  同时,刘禅下令关闭边关,加强境内农业生产,休养生息,为接下来的南征做准备。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平定境内越嶲、建宁、永昌、牂牁四郡的叛乱。
  叛乱平定后,改置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出建宁、永昌二郡的一部分土地设置云南郡,又分出建宁、牂牁二郡的一部分土地设置兴古郡。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返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北上驻扎在汉中,为北伐做准备。
  临行前,诸葛亮上《出师表》请求北伐曹魏,刘禅下诏嘉许。
  此后,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到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与魏军交战互有胜负。
  在这期间,刘禅一直坚定支持和拥戴诸葛亮的北伐决定。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上表请求自贬三等。
  刘禅于是下诏将诸葛亮降职为右将军,代行丞相职权;又任命曹魏降将姜维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次年,诸葛亮北伐攻占曹魏武都、阴平两郡。刘禅认为诸葛亮有功,诏命恢复诸葛亮丞相职权。
  同年四月,吴主孙权称帝,刘禅派遣使者祝贺,吴蜀两国通好,订立盟约。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天,曹魏派遣司马懿、张郃、曹真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汉中,因大雨冲断道路退军。
  不久,魏延与吴懿在阳溪击败魏国将领费耀、雍州刺史郭淮;刘禅下诏擢升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
  又提拔吴懿为左将军,封高阳乡侯。同年,刘禅下诏改封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
  次年,因都护李严督运军粮不力,导致诸葛亮北伐退军,刘禅下诏废黜李严为平民,举家流放梓潼郡。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丞相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境内)。刘禅诏命于定军山安葬诸葛亮,追谥其为忠武侯。
  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与丞相府长史杨仪争权,彼此举兵攻击;
  两人互相上表给刘禅指责对方谋反,刘禅询问侍中董允及丞相府留守长史蒋琬,两人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魏延兵败,被平北将军马岱斩杀,大军返回成都。
  刘禅诏命大赦天下,提拔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统率汉中军务;
  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任命杨仪为中军师,任命丞相府司马费祎为后军师,任命征西将军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
  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杨仪因言获罪,刘禅下诏废黜杨仪为平民,流放汉嘉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