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费祎(3 / 4)
但是两人都没能完全领悟治理小国的办法,以及休养生息的道理。
但晋朝末年史家裴松之却不同意陈寿的看法,他认为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
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有所荒废,
对外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对内保持国家安稳,治理小国的办法,修生养息的道理,没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了。
费祎主持国政的名声和功绩大概能和蒋琬相比,而且是继承了蒋琬的主政方式,
虽然带兵驻守在外,但是国家庆典,以及赏罚制度等,都是费祎来决断。
费祎继承了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国家才能保持安宁。
自从费祎死后,宦官黄皓就开始专权。
北宋史家司马光评价:费祎儒雅,性格谦和朴素,主持国政的功劳和名声,与蒋琬大体相当。
在费祎出使孙吴期间,孙权每次为他饯行送别,都会准备美酒和费祎一起饮宴,
看到费祎喝醉酒之后,孙权就会询问费祎国政,或者谈论世事,言辞故意刁难。
费祎则以酒醉为由推辞不答,回去后将孙权的问题写下来,针对每个问题给出答案,没有任何缺漏。
有一次,孙权将自己经常佩戴的宝刀送给费祎,费祎回答:“臣下虽然不才,不知道如何报答大王礼遇。
但宝刀的作用,是用来讨伐叛逆,禁止暴乱的人,只希望大王能勉力成就大业,与蜀国一起匡扶汉室,臣下虽然平庸弱小,终究不会辜负吴国。”
费祎担任尚书令期间,公务繁琐,费祎见识和悟性都超过常人,每次翻阅公案,抬眼看几下,
就大体知道其中说什么,速度是别人的几倍,公务处理完成也不会忘记其中的内容。
费祎经常在吃饭的间隙听取下属汇报事务,又继续接纳宾客,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直到宾客尽兴,而他处理的事务也没有耽搁。
后来董允代替费祎担任尚书令,打算学习费祎的做事方法,几天时间,很多事情都出现拖延。
董允于是感叹:“没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才略能力相差这么远,费祎不是我能赶上的。我终日处理政事,连一点闲暇都没有。”
费祎有因为过生日而大宴群臣,可是在席间遭到了魏国降将左将军郭脩的刺杀,费祎当场身亡。
这件事的出现事实上是疑点重重的,今天我们从动机入手,一点点分析郭脩为什么选择刺杀费祎。
作为魏国降将,他在蜀国现在依旧风生水起,甚至已经到了左将军的高位,
这可是刘备曾经担任过的官职,在蜀汉朝堂上也算是高官了。他到底为什么刺杀费祎呢?
按照三国志记载,认为郭脩对曹魏十分忠诚,即使是投降了蜀国也只是权宜之计,
一直想自己能有一天可以手刃刘禅而建功立业。刺杀费祎则是因为刺杀刘禅无果的无奈之计。
首先裴松之便对郭脩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裴松之所怀疑的无非是三点:一,魏国蜀国的仇恨还没有到达值得去刺杀其君主的深度。
二,刘禅没有什么才能,杀了他对蜀国根本没有什么好处。三,如果郭脩想要个好名声,还不如直接死在阵前,没必要多此一举。
对于裴松之的说法我们分明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合理,裴松之的每一个怀疑都能被轻而易举的推翻。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裴松之所想说的。裴松之的三个疑点无非是想告诉我们——郭脩刺杀并不是因为忠于大魏。
我们可以看到是曹睿皇后郭皇后十分有可能和郭脩是同族的,虽然具体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上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返回顶部↑
但晋朝末年史家裴松之却不同意陈寿的看法,他认为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
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有所荒废,
对外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对内保持国家安稳,治理小国的办法,修生养息的道理,没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了。
费祎主持国政的名声和功绩大概能和蒋琬相比,而且是继承了蒋琬的主政方式,
虽然带兵驻守在外,但是国家庆典,以及赏罚制度等,都是费祎来决断。
费祎继承了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国家才能保持安宁。
自从费祎死后,宦官黄皓就开始专权。
北宋史家司马光评价:费祎儒雅,性格谦和朴素,主持国政的功劳和名声,与蒋琬大体相当。
在费祎出使孙吴期间,孙权每次为他饯行送别,都会准备美酒和费祎一起饮宴,
看到费祎喝醉酒之后,孙权就会询问费祎国政,或者谈论世事,言辞故意刁难。
费祎则以酒醉为由推辞不答,回去后将孙权的问题写下来,针对每个问题给出答案,没有任何缺漏。
有一次,孙权将自己经常佩戴的宝刀送给费祎,费祎回答:“臣下虽然不才,不知道如何报答大王礼遇。
但宝刀的作用,是用来讨伐叛逆,禁止暴乱的人,只希望大王能勉力成就大业,与蜀国一起匡扶汉室,臣下虽然平庸弱小,终究不会辜负吴国。”
费祎担任尚书令期间,公务繁琐,费祎见识和悟性都超过常人,每次翻阅公案,抬眼看几下,
就大体知道其中说什么,速度是别人的几倍,公务处理完成也不会忘记其中的内容。
费祎经常在吃饭的间隙听取下属汇报事务,又继续接纳宾客,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直到宾客尽兴,而他处理的事务也没有耽搁。
后来董允代替费祎担任尚书令,打算学习费祎的做事方法,几天时间,很多事情都出现拖延。
董允于是感叹:“没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才略能力相差这么远,费祎不是我能赶上的。我终日处理政事,连一点闲暇都没有。”
费祎有因为过生日而大宴群臣,可是在席间遭到了魏国降将左将军郭脩的刺杀,费祎当场身亡。
这件事的出现事实上是疑点重重的,今天我们从动机入手,一点点分析郭脩为什么选择刺杀费祎。
作为魏国降将,他在蜀国现在依旧风生水起,甚至已经到了左将军的高位,
这可是刘备曾经担任过的官职,在蜀汉朝堂上也算是高官了。他到底为什么刺杀费祎呢?
按照三国志记载,认为郭脩对曹魏十分忠诚,即使是投降了蜀国也只是权宜之计,
一直想自己能有一天可以手刃刘禅而建功立业。刺杀费祎则是因为刺杀刘禅无果的无奈之计。
首先裴松之便对郭脩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裴松之所怀疑的无非是三点:一,魏国蜀国的仇恨还没有到达值得去刺杀其君主的深度。
二,刘禅没有什么才能,杀了他对蜀国根本没有什么好处。三,如果郭脩想要个好名声,还不如直接死在阵前,没必要多此一举。
对于裴松之的说法我们分明感觉并不是那么的合理,裴松之的每一个怀疑都能被轻而易举的推翻。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裴松之所想说的。裴松之的三个疑点无非是想告诉我们——郭脩刺杀并不是因为忠于大魏。
我们可以看到是曹睿皇后郭皇后十分有可能和郭脩是同族的,虽然具体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上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