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蒋琬(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考虑到眼下艰难的局面,唯有进取凉州才是上策;因此蒋琬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
  如果姜维率大军进占河西地区,自己可以率军接应,作为后援。
  蒋琬认为涪县(今四川绵阳)水陆交通连接四方,如果东、北两面出现外来威胁,赶往援救都比较便利。
  于是,蒋琬率军从汉中退回,转而驻守在涪县。
  然而此时蒋琬的疾病也日益严重,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因病去世。
  蒋琬死后,被追谥为恭侯,他的儿子蒋斌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蒋琬“讬志忠雅”,“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认为蒋琬与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忠正贤良,
  能赴国难的大臣,只要后主刘禅能亲信他们,兴复汉室指日可待;自己死后,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蒋琬方正严肃而有威仪;费祎宽厚通达而善于与人相处,
  两人都能继承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蜀国边境才能长期无事,国家才能保持稳定。
  晋朝史家袁宏评价:蒋琬立身不忘中正,并未一味因循守旧,本质上性情儒雅,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后,
  承当辅佐国政的重任,提拔任用贤能而自己保持恭谨,长此以往,实在是值得敬重。
  晋朝史家裴松之评价: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
  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有所荒废,对外打退了魏国的进攻,
  对内保持国家安稳,治理小国的办法,修生养息的道理,没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了。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评价:蒋琬改变诸葛亮时期的谋划,想让军队乘船顺汉水、沔水而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两郡,并非是好计策。
  魏兴、上庸两郡并不是魏国的重要城池,即使攻克了也不能向北进攻宛城、洛阳,何况水军顺流而下,
  依靠的是水势,水军离开了河流就没了士气,当初刘备进攻东吴就因此遭遇失败。
  魏国凭借坚固的城池防守,就算蜀国军队发起十次进攻,也会有九次遭遇失败。
  因此蒋琬死后,费祎又被刺杀,而蜀汉无人可继。
  清朝学者端木埰评价:蜀汉优秀的文臣武将都早死,武将只剩下一个赵云,
  文官只剩下一个蒋琬,如向宠、董允及其以下的人,都不堪担任大将和丞相的重任。
  蒋琬早年担任广都县长,碰到刘备巡视,蒋琬荒废县中事务,被刘备罢免官职。
  蒋琬被免官之后,晚上梦见一头牛出现在自家门前,流了很多血,蒋琬心里很不安,于是去找赵直解梦,
  赵直说:“梦中见血说明是非分明,牛角及鼻,有“公”字之像,你将来必定位至三公,这是吉祥的征兆。”
  蒋琬不久就被重新启用,后来果然位列三公。
  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执政期间,政通人和,经济复兴,特别是其“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的执政理念,
  使得百姓安居,他心胸宽广,不以公权报私仇,面对顶撞冒犯之人,总能一笑了之,他执政十余载,
  不但遵循诸葛亮的治国方针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派遣姜维率军西进,寻找北伐战机,
  而他也是蜀汉政权后期的中流砥柱,为蜀汉政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便是蒋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