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杨仪(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延得知后大怒,率部首先赶到南谷口(今陕西汉中市西北),与杨仪互相举兵攻击,最终魏延兵败被杀。
  但裴松之所注《魏略》记载,诸葛亮病逝时遗命魏延接替自己统率大军,秘不发丧然后撤退。
  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和,看到魏延统率大军,担心被魏延所害;于是声称魏延要带领大军往北投降曹魏,率部攻打魏延。
  魏延本来就没有投降曹魏的打算,不愿与杨仪交战而逃走,被杨仪的军队追上而斩杀。
  裴松之认为《魏略》记载只是魏国的传言而已,《三国志》记载较为可信,《资治通鉴》中也采信《三国志》记载的内容。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与魏延就撤军问题吵的不可开交,魏延辱骂杨仪只是一位文官,根本不配率领大军撤退!
  自己要接替诸葛亮率领大军与司马懿决一死战!这两人关系本来就不好,加上诸葛亮死后,魏延更看不起杨仪了
  刘备在世时魏延就是汉中太守,后期又升到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予“假节”特权(可代行皇帝旨意),
  而杨仪只是丞相府长史,论资历论官职,杨仪凭什么能率领大军?难道就凭他是诸葛亮亲信,这也是魏延不满的原因
  所以杨仪想要指挥魏延,那是不可能的!魏延是蜀汉唯一能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的将领(诸葛亮死后无此类人才),《三国志》称“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但因性格孤傲、政治敏感度低,与同僚关系恶劣,除刘备、诸葛亮外,蒋琬、费祎、董允等重臣均不支持他,最终被定性为“谋反”诛杀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明确安排了蒋琬、费祎是他之后的接班人,但杨仪认为自己除掉了魏延,乃是盖世之功!
  这两人凭什么踩自己头上?杨仪自认为能力超群,接替诸葛亮的最佳人选只有杨仪一人!
  但刘禅却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实际掌权者),仅授予杨仪虚职“中军师”
  这让杨仪十分火大,但刘禅也是严格按照出师表顺序来的,只能怪诸葛亮没写杨仪的名字
  从这之后杨仪就心怀怨恨,工作也不认真,常感叹上天不公
  或许是没当上尚书令让杨仪失了智,有些精神失常了,竟然直接在公共场合抱怨“当初若投魏,岂会如此落魄?”,
  这杀头言论也是能随便说的吗?仕途不顺就要公开造反了,这杨仪也是一个奇葩
  结果费祎将杨仪的怨言上报朝廷,刘禅听后震怒,于建兴十三年(235年)将杨仪废为庶民,流放汉嘉郡(今四川雅安)。
  没想到这杨仪都混到流放了,还不安稳,频繁上书朝廷,言辞激烈,甚至诽谤朝政,最终被逮捕入狱
  杨仪在狱中绝望,丞相没当上,还变成阶下囚,含恨自尽而亡
  杨仪虽然搞死了魏延,不过自己的下场也是惨,虽然都是杨仪自己作的,没看清自己什么实力,
  就想一步登天当尚书令,你真这么牛的话,诸葛亮出师表里怎么不把你写第一个?
  还不是能力比不上蒋琬、费祎,魏延竟然死在他手上,是蜀汉的重大损失
  诸葛亮死后这帮文臣其实也干不出什么事,内斗都是好手,开疆扩土,复兴汉室他们是不行的,
  把唯一能打的魏延都害死了,还诬告他谋反,真让人笑掉大牙了,魏延如此位高权重,投降曹魏能有什么好处?能让他当大将军吗?
  杨仪这人仕途不顺就发表造反言论,能是什么好鸟?孔明竟安排他率军撤退,
  要是魏延狠下心来,一刀劈死他就好了,或许还能有攻下长安的希望!魏延久经沙场
  司马懿也不一定能稳吃他!双方血拼一场,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杨仪之死,就是死在嘴巴碎碎念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