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李严(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葛亮要出兵进驻汉中,为北伐曹魏做准备,李严负责处理后方事务,从永安转移到江州(今重庆渝中区)驻扎;
  征西将军陈到接替李严驻守永安,陈到的军队也归属李严指挥。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升任骠骑将军。同年秋天,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马懿取道西城,
  张郃取道子午谷,曹真取道斜谷,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汉中。诸葛亮命令李严紧急带领两万人马驰援汉中;
  诸葛亮又上表后主刘禅,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统率江州地区的军队,
  负责处理李严离开后的公务。因为大雨冲断道路,曹真等人被迫退军。
  诸葛亮屯兵汉中,考虑到第二年要出兵北伐曹魏,任命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代行丞相职权,处理丞相府的公务。
  这一年,李严改名为李平。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兴兵北伐曹魏,率领大军进攻祁山(今甘肃省礼县祁山),
  魏将司马懿、张郃率军赶来援救,两军相持。当时李严在后方负责督运粮草,时值夏秋之际,
  碰上连降大雨,军粮供应不上。李严于是派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前往拜见诸葛亮,告知让其退军;诸葛亮依从,率领大军退回。
  李严听说大军退回汉中,却又假装感到吃惊和意外,还询问诸葛亮“军粮充足,为什么要撤回”,
  想以此来为自己没有完成粮草督运的任务开脱罪责,以此推脱是诸葛亮进兵不力的责任。
  李严又上表给后主刘禅,表示大军是故意撤退,以诱敌深入,然后发动进攻。
  诸葛亮将李严前后亲笔写的书信、奏疏的详细内容都展示了出来,结果证明李严的说法前后矛盾。
  李严理屈辞穷、困窘万分,只得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诸葛亮上表给后主刘禅,认为李严积蓄私产、沽名钓誉,诸葛亮当初镇守汉中想调取李严的兵马,
  李严却一再阻挠,反而要求划分五个郡让他当巴州刺史;去年诸葛亮西出祁山,命令李严留守汉中,
  李严却拿曹魏司马懿开府治事的特权说事,想以此威胁诸葛亮让自己开府。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因此,诸葛亮才提拔他的儿子李丰督领江州,给与优待,以安抚李严,保证北伐顺利。李严到了汉中后,
  诸葛亮将丞相府的事务都委托给他,群臣都奇怪,为什么诸葛亮厚待李严,是因为北伐大业没有完成,
  此时还不能揭发李严的短处。没想到李严心术不正,延误大事、招灾致祸。
  于是朝廷追究李严的罪责,将他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与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境内)相持不下,
  诸葛亮分兵屯田,打算长久驻扎。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军中。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发病而死。
  李严生前常常希望诸葛亮能重新启用自己;诸葛亮死后,他推测继任的人不能做到启用自己,
  所以才会心情愤激而染病去世。李严去世后,他的儿子李丰官至朱提郡太守。
  诸葛亮曾在写给孟达的信中评价:处理公务就像流水一样顺畅,斟酌决断而没有任何阻滞,这些都是李严的优点。
  但李严获罪后,诸葛亮评价他:身为大臣受到君主过分的恩宠,李严不思忠贞报效,反而横生是非、避重就轻
  欺上瞒下,违背法度,而且指使他人做坏事,性格偏狭而狂傲,目无君主。当他发现自己干的坏事败露后,又生出了不忠之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