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孟达(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达的权势正逐渐削弱,这种情况下,又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处境,并对诸葛亮的蜀汉,重新产生兴趣。
  诸葛亮曾多次与孟达通信,劝其归蜀。
  信中详细分析了蜀汉的战略优势,承诺如果孟达回归,将给予高官厚禄。
  诸葛亮的言辞打动了孟达,回信道:“吾虽降魏,未尝忘本。”此时的孟达,内心已动摇,开始筹划反魏归蜀。
  孟达的叛魏计划悄然展开。
  秘密训练士兵,加强城防,并与诸葛亮约定,等到蜀汉北伐时内外配合。
  为了掩盖计划,表面上仍然尽职尽责,向朝廷呈报治理新城的成绩他的一些举动逐渐引起了魏兴太守申仪的怀疑。
  申仪与孟达关系素来不和,得知孟达与蜀汉有书信往来后,立即上表告发。
  司马懿得知此事,判断孟达确有异心,决定立刻出兵剿灭。
  司马懿派遣大军,以八日急行军的速度赶赴新城,试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孟达。
  孟达得到消息时,距司马懿的军队抵达已不足三天。
  匆忙加固城防,召集兵力应战,可内部的分裂,让他难以凝聚士气。
  城中的将领邓贤、李辅等人因不满孟达平日的作风,选择开城投降。
  司马懿顺利攻破新城,将孟达押往营帐。
  面对昔日的同僚,孟达试图辩解,司马懿毫不留情,下令将其斩首,并将头颅送往洛阳示众。
  孟达的叛魏计划,在这一刻彻底破灭。
  孟达一生的叛变,表面上看是反复无常,深究其动机,每一次选择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次叛蜀投魏,是在蜀汉内部受挤压的结果。
  并非主动反蜀,而是被逼无奈之下,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更安全的道路。
  第二次叛魏通蜀,则是孟达对自身处境的重新评估,只是他未料到,申仪的告密,和司马懿的雷霆手段,令这次计划葬送了自己。
  孟达的叛变,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乱世中小人物的自保之策。
  既想追求更大的舞台,又无法摆脱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短视心理。
  这种反复和矛盾,成为他一生的标签。
  从孟达的履历来看,确实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
  在刘备手下,他率部攻占房陵、上庸,为蜀汉扩展疆土。
  在曹魏,担任新城太守,稳定了三郡局势,还能与地方士族保持良好关系,展示了出色的行政能力。
  司马懿对孟达的评价,也承认了他的军事价值,称其“为将颇具谋略”。
  正是因为他的实力,司马懿得知孟达有叛变迹象后,才会快速亲自率军征讨,绝不让他有任何喘息之机。
  这种高规格的追捕,反映出孟达对蜀汉和曹魏的重要性。
  孟达的能力也有局限,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对大局的把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