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意外的助力(1 / 3)
第712章 意外的助力
王子腾当年平叛之时的做法影响深远,非常的简单粗暴,叛军抓到就杀,没有反叛的按著头问人家服不服,不服就杀。
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內,杀出了一大片无人区,这就是王子腾。
也就是西域足够大,不然那点人都不够王子腾杀的。
白莲教虽然不是王子腾,但也是名正言顺的教派,就问你信不信吧,不信就滚蛋,不要在这片地方呆著。
这种做法无疑会导致反抗,可是你一旦反抗了,白莲教的人就有话说了:你看看,都说他们不服气了,这就是在造反啊。
然后把安西军的人摇过来,带头反抗的一律乾死。
用白莲教的话来说,这就叫非我族类。
只能说信仰这个东西非常的特殊,有时候是真的好用。
白莲教在安西这片地方获得新生,过去的传教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在本土传教,那都是在底层搞互助,今生无望只能寄託来生。
其实宗教这玩意多数都是一样的,都是今生太苦了,求一个死后或者来生。
比较特殊的就是道教了,什么来生不来生,当然要活在当下,要修行,要飞升。
现实烦恼太多,那就避世咯,躲山里修行。
这大概就是道教干不过儒教的原因了,儒家讲入世,讲奋斗,讲实践。讲达则兼济天下!
两家都讲君子自强不息。只不过发展方向不一样。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个人的修行。
佛家能融入中华,也有这个个人修行的因素。但怎么说呢,佛家更有欺骗性,很容易被当做敛財的工具。
比什凯克方向的方师长,获悉轮换的部队抵达阿拉木图后,立刻丟下手头的事情,带上警卫连骑马三天三夜抵达阿拉木图。
见到贾蒔之后,方师长通报了整个安西的近况。
上一轮推恩令之后,杜尚別的安西公危机感爆发,接著一通向西猛衝,快速发展。
看似发展的很快,实际上留下了不少的隱患,尤其是白莲教的强制推广,导致了大范围的反抗。
安西公可不惯著本地土著,配合白莲教採取了残酷的镇压,过去两年到处大开杀戒,威慑地方。
这就导致大批的土著部落被迫迁徙,一部分往东去了阿斯塔纳,一部分往西退过里海。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土著顺从留下了。
离开的各路土著,匯聚在东西两侧之后,最终都爆发了叛乱,这个说法是安西军的说法,人家可是自称起义的。
现在安西军的主力被牵扯在里海周边,为了给安西侯擦屁股,比什凯克的独立师也要帮忙盯著后勤补给线。现在留在比什凯克的兵力只有一个团了,阿斯塔纳的叛乱,根本就有心无力。所以,一切只能靠贾蒔带来的这个新编师。
贾蒔也很头疼,他这个新编师的情况是骑兵少步兵多,抵达阿拉木图之后,倒是补充了一批马匹,但也就是勉强能有一个正规的骑兵团,一个骑马步兵团。普通人学习骑马也需要时间,熟练的骑马行军乃至作战,更需要时间。
在安西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脱离了马匹行军的步兵,想要打歼灭战可太难了。本地土著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根本不跟你打阵地战。
向来是打不过就跑,甚至打都不跟你打,直接就跑,你追吧。
追击倒也不是不行,后勤补给怎么办?一旦补给线拉长了,机动性更高的土著频繁袭扰补给线,就能让你崩溃。
这也是方师长无奈之处。
贾蒔听完对方的情况通报之后,反倒露出了微笑道:“迪化將军告知,正在谋划修建一条铁路,將迪化与阿拉木图连接起来。安西烽火四起,应该与此事有关。沙俄人是不会坐视这条铁路顺利修成的,否则以后他们想要回来,那可就太难了。” ↑返回顶部↑
王子腾当年平叛之时的做法影响深远,非常的简单粗暴,叛军抓到就杀,没有反叛的按著头问人家服不服,不服就杀。
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內,杀出了一大片无人区,这就是王子腾。
也就是西域足够大,不然那点人都不够王子腾杀的。
白莲教虽然不是王子腾,但也是名正言顺的教派,就问你信不信吧,不信就滚蛋,不要在这片地方呆著。
这种做法无疑会导致反抗,可是你一旦反抗了,白莲教的人就有话说了:你看看,都说他们不服气了,这就是在造反啊。
然后把安西军的人摇过来,带头反抗的一律乾死。
用白莲教的话来说,这就叫非我族类。
只能说信仰这个东西非常的特殊,有时候是真的好用。
白莲教在安西这片地方获得新生,过去的传教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在本土传教,那都是在底层搞互助,今生无望只能寄託来生。
其实宗教这玩意多数都是一样的,都是今生太苦了,求一个死后或者来生。
比较特殊的就是道教了,什么来生不来生,当然要活在当下,要修行,要飞升。
现实烦恼太多,那就避世咯,躲山里修行。
这大概就是道教干不过儒教的原因了,儒家讲入世,讲奋斗,讲实践。讲达则兼济天下!
两家都讲君子自强不息。只不过发展方向不一样。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个人的修行。
佛家能融入中华,也有这个个人修行的因素。但怎么说呢,佛家更有欺骗性,很容易被当做敛財的工具。
比什凯克方向的方师长,获悉轮换的部队抵达阿拉木图后,立刻丟下手头的事情,带上警卫连骑马三天三夜抵达阿拉木图。
见到贾蒔之后,方师长通报了整个安西的近况。
上一轮推恩令之后,杜尚別的安西公危机感爆发,接著一通向西猛衝,快速发展。
看似发展的很快,实际上留下了不少的隱患,尤其是白莲教的强制推广,导致了大范围的反抗。
安西公可不惯著本地土著,配合白莲教採取了残酷的镇压,过去两年到处大开杀戒,威慑地方。
这就导致大批的土著部落被迫迁徙,一部分往东去了阿斯塔纳,一部分往西退过里海。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土著顺从留下了。
离开的各路土著,匯聚在东西两侧之后,最终都爆发了叛乱,这个说法是安西军的说法,人家可是自称起义的。
现在安西军的主力被牵扯在里海周边,为了给安西侯擦屁股,比什凯克的独立师也要帮忙盯著后勤补给线。现在留在比什凯克的兵力只有一个团了,阿斯塔纳的叛乱,根本就有心无力。所以,一切只能靠贾蒔带来的这个新编师。
贾蒔也很头疼,他这个新编师的情况是骑兵少步兵多,抵达阿拉木图之后,倒是补充了一批马匹,但也就是勉强能有一个正规的骑兵团,一个骑马步兵团。普通人学习骑马也需要时间,熟练的骑马行军乃至作战,更需要时间。
在安西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脱离了马匹行军的步兵,想要打歼灭战可太难了。本地土著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根本不跟你打阵地战。
向来是打不过就跑,甚至打都不跟你打,直接就跑,你追吧。
追击倒也不是不行,后勤补给怎么办?一旦补给线拉长了,机动性更高的土著频繁袭扰补给线,就能让你崩溃。
这也是方师长无奈之处。
贾蒔听完对方的情况通报之后,反倒露出了微笑道:“迪化將军告知,正在谋划修建一条铁路,將迪化与阿拉木图连接起来。安西烽火四起,应该与此事有关。沙俄人是不会坐视这条铁路顺利修成的,否则以后他们想要回来,那可就太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