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感谢上帝(1 / 4)
第718章 感谢上帝
年度预算確实是批下来了,顺天府算是得逞了一半,拨款五百万,不足自筹。这个自筹就很灵性,顺天府名下的五百亩官田被掛出拍卖。
不过这个事情没能得逞,因为租这些地的百姓里头有坏人,他们去督察院告状了。
督察院把事情通报了內阁,方颂一时也没了主张,不是不愿意得罪人,而是没有先例啊。官田在租期之內拍卖,百姓如果不闹事,那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百姓闹了,那就另当別论了。
能闹起来还说明一个问题,顺天府得罪人了?
左都御史贾雨村跟著方颂一道来见贾璉,已经快七十岁的贾雨村,不能入阁意味著要退休了。
別说贾雨村了,贾璉都五十多了。听了两人的通报后,贾璉犹豫了一下才道:“百姓的诉求必须认真对待,那块地的用途是什么?”
能说出这种话,说明贾璉也在变。他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官营的民生集团推出自行车之后,產能严重不足,计划买下这块地,新建一家工广。內务府的地產公司,也想要这块地,盖一个小区。其他的买家都是凑数的,得罪不起这两家。这块地在卢沟桥边上,上好的水浇地,地里还有庄稼呢。”
贾璉听到这话满意的笑了起来,曾几何时,內务府要一块地还要掏钱,闹呢?
这就是变化,是朝著好的方向变化。
“给这两家公司打个招呼,正常竟拍,儘量满足百姓的合理要求。再有,糟蹋庄稼的事情不可取,传出去名声太臭。让这两家都缓缓。”
贾璉自然不会拦著这两家企业买土地,京城发展太快了,如果不是阻力太大,贾璉都想拆了城墙。而不是现在这样,每天车门口堵著。
处理完这个事情之后,贾璉起身往宫里去,李元比贾璉大几岁,最近受了风寒在养病,好几天没有理政了。
头上敷著热毛幣的李元,看见贾璉进来,摘掉毛幣起身道:“先生一定是有要紧事情。”
贾璉上前见礼后笑道:“陛下,事情不是特別要紧,只是微臣的一点想法。”
已经好的差不多的李元示意赐座奉茶后,这才问:“先生有何见教於朕?”
“微臣是这么想的,顺天府留在城內,占了地方不说,还影响城外进来办事的效率。
不如將顺天府迁往通州。”
这么一说,李元愣住了:“那通州县怎么算?总不能城內百姓打官司,还要去通州吧?”
“通州本就在顺天府之下,至於城內嘛,如今城內百姓的人数,已经远不如城外,通了火车之后,城东火车站去通州也很方便。”
李元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笑道:“朕知道了,先生还是先与內阁通个气,下次开个扩大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京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南两个方向,如此一来,顺天府迁往通州,还算是比较合適的。
隨著城市的发展,顺天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外那么多企业,要办理各种业务,都要去顺天府。说起来顺天府的权柄,较之以往要大了很多。朝廷里那么多部门,有过去就存在的,还有不少新增的,城內的用地非常的紧张。这些问题,別人不说,贾璉不能当真看不见。
入主內阁之后,贾璉一直在努力的调整机构,改善吏治。实际上贾璉並没有对官员太过严格,大是大非的事情不出问题,基本就没问题了。
赶上经济腾飞的阶段,新的利益增长点足够多,內部矛盾总能消弹於无形。
整体看贾璉执政的这些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別的地方不敢说,京城百姓的日子肯定是比以前好多了。
顺天府搬迁的事情,內阁通气会上,反对者居多。理由也很强大,城外的百姓多是外来的,城內的百姓多为原住民,不得多考虑一下原住民?
不能为了方便城外的百姓,就让城內的原住民多费腿脚吧?
这个结果是贾璉没想到的,当时有点尷尬,事后仔细想想,內阁反对才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
年度预算確实是批下来了,顺天府算是得逞了一半,拨款五百万,不足自筹。这个自筹就很灵性,顺天府名下的五百亩官田被掛出拍卖。
不过这个事情没能得逞,因为租这些地的百姓里头有坏人,他们去督察院告状了。
督察院把事情通报了內阁,方颂一时也没了主张,不是不愿意得罪人,而是没有先例啊。官田在租期之內拍卖,百姓如果不闹事,那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百姓闹了,那就另当別论了。
能闹起来还说明一个问题,顺天府得罪人了?
左都御史贾雨村跟著方颂一道来见贾璉,已经快七十岁的贾雨村,不能入阁意味著要退休了。
別说贾雨村了,贾璉都五十多了。听了两人的通报后,贾璉犹豫了一下才道:“百姓的诉求必须认真对待,那块地的用途是什么?”
能说出这种话,说明贾璉也在变。他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官营的民生集团推出自行车之后,產能严重不足,计划买下这块地,新建一家工广。內务府的地產公司,也想要这块地,盖一个小区。其他的买家都是凑数的,得罪不起这两家。这块地在卢沟桥边上,上好的水浇地,地里还有庄稼呢。”
贾璉听到这话满意的笑了起来,曾几何时,內务府要一块地还要掏钱,闹呢?
这就是变化,是朝著好的方向变化。
“给这两家公司打个招呼,正常竟拍,儘量满足百姓的合理要求。再有,糟蹋庄稼的事情不可取,传出去名声太臭。让这两家都缓缓。”
贾璉自然不会拦著这两家企业买土地,京城发展太快了,如果不是阻力太大,贾璉都想拆了城墙。而不是现在这样,每天车门口堵著。
处理完这个事情之后,贾璉起身往宫里去,李元比贾璉大几岁,最近受了风寒在养病,好几天没有理政了。
头上敷著热毛幣的李元,看见贾璉进来,摘掉毛幣起身道:“先生一定是有要紧事情。”
贾璉上前见礼后笑道:“陛下,事情不是特別要紧,只是微臣的一点想法。”
已经好的差不多的李元示意赐座奉茶后,这才问:“先生有何见教於朕?”
“微臣是这么想的,顺天府留在城內,占了地方不说,还影响城外进来办事的效率。
不如將顺天府迁往通州。”
这么一说,李元愣住了:“那通州县怎么算?总不能城內百姓打官司,还要去通州吧?”
“通州本就在顺天府之下,至於城內嘛,如今城內百姓的人数,已经远不如城外,通了火车之后,城东火车站去通州也很方便。”
李元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笑道:“朕知道了,先生还是先与內阁通个气,下次开个扩大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京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南两个方向,如此一来,顺天府迁往通州,还算是比较合適的。
隨著城市的发展,顺天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外那么多企业,要办理各种业务,都要去顺天府。说起来顺天府的权柄,较之以往要大了很多。朝廷里那么多部门,有过去就存在的,还有不少新增的,城內的用地非常的紧张。这些问题,別人不说,贾璉不能当真看不见。
入主內阁之后,贾璉一直在努力的调整机构,改善吏治。实际上贾璉並没有对官员太过严格,大是大非的事情不出问题,基本就没问题了。
赶上经济腾飞的阶段,新的利益增长点足够多,內部矛盾总能消弹於无形。
整体看贾璉执政的这些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別的地方不敢说,京城百姓的日子肯定是比以前好多了。
顺天府搬迁的事情,內阁通气会上,反对者居多。理由也很强大,城外的百姓多是外来的,城內的百姓多为原住民,不得多考虑一下原住民?
不能为了方便城外的百姓,就让城內的原住民多费腿脚吧?
这个结果是贾璉没想到的,当时有点尷尬,事后仔细想想,內阁反对才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