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供销集团和商品经济(1 / 4)
作为一名为民服务的官员,刘理顺对苏松商人的要求,自然十分上心。
尤其是这些商人开办的工厂,关系到很多工人的就业。
在战时状态结束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新区产品的销路问题。
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门路,那就是生产移民物资——
皇帝这几年一直把从江南征收的金银,用于组织移民。
银子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转变成各种物资。
苏松新区恰好在这点上有优势,各个产业园依托江南的相应产业,能生产除了粮食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
在刘理顺的争取下,负责采购这些物资的内府监,同意把一部分定单交给苏松新区。
前提是新区的产品质量要合格、价格一定要低。在勉强能用的基础上,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
刘理顺极力压价,让新区的一些商人,接下了这个订单。
然后,他又盯上了辽东、辽西重建,以及灾民迁徙过去后所需要的物资。
这方面苏松新区的优势并不大,因为两地重建,更需要的是木材、砖瓦、水泥、钢铁……
这些都不是苏松新区的优势产业,他们只能提供些劳保手套等商品。
倒是有一些商人去外地收购用于竹筋混凝土的竹子和桐油,获得了一部分订单。
不过这对解决就业的帮助不大,刘理顺更希望像之前的战时状态一样,由朝廷出面组织,大批量生产物资,那样才需要众多的工人。
这是他对收复安南一直很支持的原因,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功业,还关系到新区安稳。
但是身为儒家士子,他是不希望一直打仗的,而且也不认为战争会一直延续。
如果几年后战争再结束,苏松新区会不会迎来新的危机呢?——
经过苦思冥想,刘理顺终于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觐见皇帝说道:
“臣恳请陛下设立专门公司,负责移民物资采购。”
“根据微臣所知,灾民并非完全一无所有、也不是对生活物资没有需求。他们是没有门路,无法买到物资。”
“如果朝廷设立专门的公司,采购之后低价卖给他们。这些人定然乐于购买,新区也能够卖出更多产品。”
如此积极为新区的产业找出路,朱由检对他这种精神颇为称赞。
不过对这个做法却有些迟疑,询问道:
“采购之后低价销售,想法是很不错。”
“但是就怕有些人欺上瞒下,从中牟取利益。”
“到时候采购变成采买,销售的也是质次价高的商品,那可又是恶政。”
佥商采买这种事,曾导致不少商户破产。
所以朱由检对采购的限制一直很严格,要求至少给供应商留出百分之五的利润。
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被定为恶意竞争,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
尤其是这些商人开办的工厂,关系到很多工人的就业。
在战时状态结束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新区产品的销路问题。
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门路,那就是生产移民物资——
皇帝这几年一直把从江南征收的金银,用于组织移民。
银子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转变成各种物资。
苏松新区恰好在这点上有优势,各个产业园依托江南的相应产业,能生产除了粮食之外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
在刘理顺的争取下,负责采购这些物资的内府监,同意把一部分定单交给苏松新区。
前提是新区的产品质量要合格、价格一定要低。在勉强能用的基础上,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
刘理顺极力压价,让新区的一些商人,接下了这个订单。
然后,他又盯上了辽东、辽西重建,以及灾民迁徙过去后所需要的物资。
这方面苏松新区的优势并不大,因为两地重建,更需要的是木材、砖瓦、水泥、钢铁……
这些都不是苏松新区的优势产业,他们只能提供些劳保手套等商品。
倒是有一些商人去外地收购用于竹筋混凝土的竹子和桐油,获得了一部分订单。
不过这对解决就业的帮助不大,刘理顺更希望像之前的战时状态一样,由朝廷出面组织,大批量生产物资,那样才需要众多的工人。
这是他对收复安南一直很支持的原因,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功业,还关系到新区安稳。
但是身为儒家士子,他是不希望一直打仗的,而且也不认为战争会一直延续。
如果几年后战争再结束,苏松新区会不会迎来新的危机呢?——
经过苦思冥想,刘理顺终于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觐见皇帝说道:
“臣恳请陛下设立专门公司,负责移民物资采购。”
“根据微臣所知,灾民并非完全一无所有、也不是对生活物资没有需求。他们是没有门路,无法买到物资。”
“如果朝廷设立专门的公司,采购之后低价卖给他们。这些人定然乐于购买,新区也能够卖出更多产品。”
如此积极为新区的产业找出路,朱由检对他这种精神颇为称赞。
不过对这个做法却有些迟疑,询问道:
“采购之后低价销售,想法是很不错。”
“但是就怕有些人欺上瞒下,从中牟取利益。”
“到时候采购变成采买,销售的也是质次价高的商品,那可又是恶政。”
佥商采买这种事,曾导致不少商户破产。
所以朱由检对采购的限制一直很严格,要求至少给供应商留出百分之五的利润。
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被定为恶意竞争,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