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供销集团和商品经济(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谈到这个问题,朱由检道:
  “各地销售公司,可以和驿站、旅店、甚至卖杂货的商人合作,在各地建立代销点。”
  “这些代销点只是代理销售,所有的店员都要经过培训,商品也都要注明进货价和销售价,不许私自更改。”
  “朕的要求就是,各个代销点的销售价,总体不超过进货价的一成。可以略微浮动,但是要控制整体利润率,通过规模取胜。”
  “只有卖出去的商品越多,他们挣的钱才越多。不要妄想坑蒙拐骗赚一笔,那样会被供销集团追究责任。”
  “对于销售渠道,一定要严格管理。”
  借鉴后世胖东来的做法,朱由检决定把一切都放在明面上。甚至要求各地销售公司公开批发价和建议零售价,在当地报纸上发布。
  避免一些代销点欺上瞒下,导致民众对供销集团不信任。
  刘理顺、王承恩对此都是有些不解,他们虽然也不赞同赚取超额利润。但是企业就是赚钱的,如果限制利润,供销集团如何壮大起来?
  对此,朱由检道:
  “供销集团真正需要做的,是把中间的物流等成本降低,通过降本增效,获得更多利润。”
  “朕希望最终的销售零售价,将来能控制在采购价的1.2倍以内。”
  “甚至能根据产地就近销售,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控制在1.1倍。”
  “这部分产品的利润尽量降低,要通过规模获利。”
  “易损易坏或采用新技术的商品,可以适当放宽,用更高价格出售。但是最高售价不超过进价的1.5倍,不赚超额利润。”
  “供销集团的店铺和代销点,要做平价商店。进价和售价公开透明,让人们知道买了不吃亏。”
  “只要规模够大,就能赚取到足够的利润。”
  说着,他谈到了供销集团的性质,向刘理顺等人道:
  “朕前些日子和张溥谈过技术驱动型企业,和业务驱动型企业。”
  “对于供销集团,按常理说它应该是业务驱动型企业。”
  “但是朕对供销集团的要求,却是成为技术驱动型企业。”
  “用技术不断提升物流和管理,降低中间成本。”
  “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民众提供商品、为工厂提供订单,让商品和货币流通起来。”
  “可以说它提供的,也是基础服务,要像水暖公司一样,当作公共服务企业对待。”
  “朕不要求它赚取多少利润,重要的是扩大规模、提高管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奖金,按规模和中间损耗降低数量发放。”
  “朕希望大明将来的每一处,都有供销集团的销售点。”
  这是他对供销集团的要求,打通生产和销售,把大明的消费潜力激发出来。让工厂能够放心生产,让民众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刘理顺等人听到后,也明白了供销集团存在的意义。
  不过意义再宏大也不能当饭吃,限制得太过严格,供销集团如何扩大?甚至能不能立足,都是一个问题。
  对此,朱由检也给出了政策,向他们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