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从三教合一到诸教合一(3 / 5)
“民族如此,宗教是不是如此呢?”
“吾师管公,曾言三教道理相通、并行不悖,应当三教合一。”
“如今看来,格局还小了点,应该诸教合一。”
“大同之世的宗教,同样应该大体相同,没有多少区别。”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明白了钱谦益要做什么。
作为太常寺卿、还兼任国会教化委员会主任,钱谦益推行诸教合一是分内的事情,可以说既有理论又能实践。
如此功绩,谁也抢夺不走。尤其是皇帝在朝会上刚刚提到宗教,勒令钱谦益严查香火优免。
可以说,钱谦益现在占着天时、人和,只要让地方官员配合,就能拥有地利。
瞿式耜脑筋转动,更是击掌叫好,大赞道:
“老师这个说法好!”
“大明的宗教不止儒道佛,景教等外来宗教同样也应纳入其内。”
“三教能够合一,诸教自能相合。”
“应当以儒为主兼容各教,其它宗教都应符合儒家道理。”
“像景教那样的外来教派,应该严格审查,根据圣贤教诲,一条一条地审。”
“《四书五经》要点校注释,各个宗教的教义同样也是如此。”
“太常寺负责管理宗教,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一番话转弯抹角,又针对了传教士。
西学就是传教士带来的,如果发现他们宣扬的教义不合儒家道理,就能以这个理由,把某些人驱逐出去。
瞿式耜完全能够想到,这件事开展后的结果是什么,一定能够对吸纳西学的科学造成打击。
钱谦益抚须不语,显然没有反对。
他已经想好了,要对各教典籍挑刺,然后由太常寺主持,确定各教经典,并且点校修改。
做成这件事情,那就是推行教化,谁能否认他的功绩?
当然,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专门针对景教,他决定先拿其它教派着手,修订它们的教义。
——
这些讨论,被他整理成《大同之世的宗教问题》,呈递给了皇帝。
朱由检看到这篇文章,对钱谦益颇是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能提出有益建议。
这篇文章的理论和措施,在他看来已经没必要改了。不像之前那些文章,需要他专门提点,钱谦益才能察觉问题。
对钱谦益不吝夸赞,朱由检赞许他道:
“卿能从宗教着手推行教化,已经是合格的太常寺卿了。”
“教化委员会交给你,朕也能够放心。” ↑返回顶部↑
“吾师管公,曾言三教道理相通、并行不悖,应当三教合一。”
“如今看来,格局还小了点,应该诸教合一。”
“大同之世的宗教,同样应该大体相同,没有多少区别。”
这个说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明白了钱谦益要做什么。
作为太常寺卿、还兼任国会教化委员会主任,钱谦益推行诸教合一是分内的事情,可以说既有理论又能实践。
如此功绩,谁也抢夺不走。尤其是皇帝在朝会上刚刚提到宗教,勒令钱谦益严查香火优免。
可以说,钱谦益现在占着天时、人和,只要让地方官员配合,就能拥有地利。
瞿式耜脑筋转动,更是击掌叫好,大赞道:
“老师这个说法好!”
“大明的宗教不止儒道佛,景教等外来宗教同样也应纳入其内。”
“三教能够合一,诸教自能相合。”
“应当以儒为主兼容各教,其它宗教都应符合儒家道理。”
“像景教那样的外来教派,应该严格审查,根据圣贤教诲,一条一条地审。”
“《四书五经》要点校注释,各个宗教的教义同样也是如此。”
“太常寺负责管理宗教,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一番话转弯抹角,又针对了传教士。
西学就是传教士带来的,如果发现他们宣扬的教义不合儒家道理,就能以这个理由,把某些人驱逐出去。
瞿式耜完全能够想到,这件事开展后的结果是什么,一定能够对吸纳西学的科学造成打击。
钱谦益抚须不语,显然没有反对。
他已经想好了,要对各教典籍挑刺,然后由太常寺主持,确定各教经典,并且点校修改。
做成这件事情,那就是推行教化,谁能否认他的功绩?
当然,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专门针对景教,他决定先拿其它教派着手,修订它们的教义。
——
这些讨论,被他整理成《大同之世的宗教问题》,呈递给了皇帝。
朱由检看到这篇文章,对钱谦益颇是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能提出有益建议。
这篇文章的理论和措施,在他看来已经没必要改了。不像之前那些文章,需要他专门提点,钱谦益才能察觉问题。
对钱谦益不吝夸赞,朱由检赞许他道:
“卿能从宗教着手推行教化,已经是合格的太常寺卿了。”
“教化委员会交给你,朕也能够放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