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佛教和景教的辩论(3 / 5)
作为三教之一的大教派,佛教和景教的知名度,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辩论胜利了还好说,一旦失败,就是用自己的名声为景教作嫁衣。
当年利玛窦和雪浪洪恩的辩论,就是这个结果。无论外人看来谁胜谁败,都促进了景教的传播。
钱谦益自然是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他不允许存在失败的风险。
留在京城的智旭道:
“现在辩论正当其时,胜了能把景教彻底压下去。”
“败了也能因为佛骨舍利出现,冲淡辩论的影响力。”
“何况佛教早已开始中国化,和重新传回中国不过数十年的景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道教指责佛教是胡教的言语,完全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在景教上。”
“合佛道两教之力,辩论不可能失败。”
这是他的想法,对辩论胜利拥有很大信心。
他希望由朝廷出面,举行一场正式的辩论。
不过钱谦益仍旧担心失败,而且他不想给景教扬名的机会。
最终在思考之后,向智旭道:
“黄金台是京城辩论之处。”
“太常寺可以在黄金台设立议题,招揽宗教人才。”
“无论佛教、景教,皆可上台辩论。”
“你们可以先派人在黄金台上辩一辩,探探景教的底细。”
让智旭派人上黄金台辩论,就算失败也能压制传播范围。
智旭听到之后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确实觉得这个办法更好。
尤其是听到钱谦益准备设立的议题,是探讨大同之世的宗教之后,更是多出了几分信心。
因为按照钱谦益的理论,大同之世的宗教是该大体相同、相互融合的,已经和儒道融合的佛教,明显符合这个理论。
景教则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信仰的是一神教,不允许信徒信仰别的神。
像是徐光启,近一段时间就因为“信孔孟略知根宗,笑李老烧丹炼汞,叹释迩暮鼓晨钟”,被佛道两教大肆攻击,甚至被一些儒家士子非议。
在这样的议题之下,佛教不可能失败,除非他们派去的人是卧底。
所以智旭等人信心满满地准备辩论,打算在泰西使团回归前,彻底把景教压下去。
——
朱由检对这场辩论极为关注,因为他需要确认,大明的本土宗教,面对一神教有没有战斗力。
后世儒道佛三教,基本都是式微,面对西方一神教,根本斗不过他们。
佛教在三教中处境最好,是最有可能抗衡一神教的宗教。辩论这种事情,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佛门。 ↑返回顶部↑
辩论胜利了还好说,一旦失败,就是用自己的名声为景教作嫁衣。
当年利玛窦和雪浪洪恩的辩论,就是这个结果。无论外人看来谁胜谁败,都促进了景教的传播。
钱谦益自然是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他不允许存在失败的风险。
留在京城的智旭道:
“现在辩论正当其时,胜了能把景教彻底压下去。”
“败了也能因为佛骨舍利出现,冲淡辩论的影响力。”
“何况佛教早已开始中国化,和重新传回中国不过数十年的景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以前道教指责佛教是胡教的言语,完全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在景教上。”
“合佛道两教之力,辩论不可能失败。”
这是他的想法,对辩论胜利拥有很大信心。
他希望由朝廷出面,举行一场正式的辩论。
不过钱谦益仍旧担心失败,而且他不想给景教扬名的机会。
最终在思考之后,向智旭道:
“黄金台是京城辩论之处。”
“太常寺可以在黄金台设立议题,招揽宗教人才。”
“无论佛教、景教,皆可上台辩论。”
“你们可以先派人在黄金台上辩一辩,探探景教的底细。”
让智旭派人上黄金台辩论,就算失败也能压制传播范围。
智旭听到之后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也确实觉得这个办法更好。
尤其是听到钱谦益准备设立的议题,是探讨大同之世的宗教之后,更是多出了几分信心。
因为按照钱谦益的理论,大同之世的宗教是该大体相同、相互融合的,已经和儒道融合的佛教,明显符合这个理论。
景教则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信仰的是一神教,不允许信徒信仰别的神。
像是徐光启,近一段时间就因为“信孔孟略知根宗,笑李老烧丹炼汞,叹释迩暮鼓晨钟”,被佛道两教大肆攻击,甚至被一些儒家士子非议。
在这样的议题之下,佛教不可能失败,除非他们派去的人是卧底。
所以智旭等人信心满满地准备辩论,打算在泰西使团回归前,彻底把景教压下去。
——
朱由检对这场辩论极为关注,因为他需要确认,大明的本土宗教,面对一神教有没有战斗力。
后世儒道佛三教,基本都是式微,面对西方一神教,根本斗不过他们。
佛教在三教中处境最好,是最有可能抗衡一神教的宗教。辩论这种事情,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佛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