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8章 捏著鼻子谈判的大国(2 / 4)
东非共和国广袤的国土之下,沉睡著亿万年来积累的自然宝藏。
过去在塔国混乱的统治下,这些资源或被野蛮开採、利益流失,或因安全局势而深埋地下,无法惠及民眾。
联盟统一后,系统的地质勘探便已提上日程。隨著共和国局势初步稳定,一场唤醒地下脉搏的战略行动全面展开。
由杨大主导的“国家资源委员会”整合了原索马联盟的地质勘探力量,並引入了战士集团旗下精锐的工程勘测团队和兄弟集团先进的物探设备。
勘探队的身影出现在从北部高原到南部裂谷的广袤区域,他们的护卫往往由经歷过战火考验的老兵连队担任,確保在偏远地区的安全。
很快,捷报频传:
在西部与中部交界处的“吉力马札罗余脉”地带,发现了超大型的稀土矿藏,尤其是鑭、鈰、釹等用於永磁电机、电池和精密仪器的关键元素,品位高、易开採。
在南部原塔国腹地的“坦噶尼喀地盾”区域,探明了储量惊人的高品位鋰辉石矿和鈷矿,这是新能源电池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而在北部乾旱高原,则发现了潜力巨大的铂族金属(铂、鈀等)和钒矿,后者对於大规模储能电网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让共和国高层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国际矿业巨头和其背后的国家势力闻风而动,覬覦之心昭然若揭。
如何开发这些宝藏,而不重蹈非洲许多“资源诅咒”国家的覆辙,成为摆在叶柔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们不能只卖原材料,”叶柔在资源战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那是过去的老路,利润被中间商和国际市场波动剥夺,留给当地的只有被破坏的环境和空洞的財富。”
“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儘可能將產业链留在国內,至少要进行初加工和部分精炼,提升附加值。”
叶眉补充道:“这需要技术和资金。战士集团在资源开採、工程基建上有雄厚实力,兄弟集团在精密製造、化工提炼和全球销售渠道上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与他们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一个名为“红土变黄金”的国家资源开发战略迅速启动。其核心模式是“国家控股、企业运营、技术共享、利润回流”。
共和国政府以矿產资源和土地入股,成立“东非国家资源开发公司”(national),持有至少51%的控股权。
战士集团以其强大的工程力量、矿山建设能力和安保经验入股,负责矿区的基建、开採和內部安保。
兄弟集团则以其先进的冶炼技术、设备製造能力和全球分销网络入股,负责建立选矿厂、冶炼厂,並包销部分產品。
第一个试点项目选在了南部的鋰鈷矿区。战士集团的工程兵团以惊人的速度,在荒原上建起了具备现代化设施的矿工小镇、硬化的矿山公路和初步的选矿车间。
兄弟集团的技术团队则同步跟进,带来了高效的矿石破碎、浮选设备,以及初步的碳酸鋰提炼生產线。
与此同时,在战士集团的帮助下,一条从矿区通往印度洋沿岸新建成的“联盟港”的专用重载铁路被提上建设日程。
这条铁路不仅用於运输矿石,未来还將服务於沿线经济的开发。
为了培养本地人才,由兄弟集团出资,与共和国教育部合作,在首都和几个资源大区建立了“东非资源学院”和多家职业技术学校。
聘请国內外专家(包括大量来自战士集团和兄弟集团的工程师)授课,定向培养地质、採矿、冶金、设备维护等专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艾莎的那位梦想学医的同学,或许未来会改变主意,因为成为一名资源工程师,同样能改变国家命运,且前景广阔。
老卡布的儿子,没有像父亲一样守著土地,他报名参加了矿区的招募,经过培训成为一名矿山卡车司机,收入远超务农,並且为能在如此宏伟的项目中工作而感到自豪。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確保了资源开发的利益大头留在了共和国境內。
矿石不再是简单地挖出来运走,而是经过初步加工,成为价值更高的碳酸鋰、鈷精矿等產品,再出口或用於下一步的国內產业链建设。
共和国获得了税收、分红、就业岗位以及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返回顶部↑
过去在塔国混乱的统治下,这些资源或被野蛮开採、利益流失,或因安全局势而深埋地下,无法惠及民眾。
联盟统一后,系统的地质勘探便已提上日程。隨著共和国局势初步稳定,一场唤醒地下脉搏的战略行动全面展开。
由杨大主导的“国家资源委员会”整合了原索马联盟的地质勘探力量,並引入了战士集团旗下精锐的工程勘测团队和兄弟集团先进的物探设备。
勘探队的身影出现在从北部高原到南部裂谷的广袤区域,他们的护卫往往由经歷过战火考验的老兵连队担任,確保在偏远地区的安全。
很快,捷报频传:
在西部与中部交界处的“吉力马札罗余脉”地带,发现了超大型的稀土矿藏,尤其是鑭、鈰、釹等用於永磁电机、电池和精密仪器的关键元素,品位高、易开採。
在南部原塔国腹地的“坦噶尼喀地盾”区域,探明了储量惊人的高品位鋰辉石矿和鈷矿,这是新能源电池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而在北部乾旱高原,则发现了潜力巨大的铂族金属(铂、鈀等)和钒矿,后者对於大规模储能电网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让共和国高层欣喜之余,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消息无法完全封锁,国际矿业巨头和其背后的国家势力闻风而动,覬覦之心昭然若揭。
如何开发这些宝藏,而不重蹈非洲许多“资源诅咒”国家的覆辙,成为摆在叶柔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们不能只卖原材料,”叶柔在资源战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那是过去的老路,利润被中间商和国际市场波动剥夺,留给当地的只有被破坏的环境和空洞的財富。”
“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儘可能將產业链留在国內,至少要进行初加工和部分精炼,提升附加值。”
叶眉补充道:“这需要技术和资金。战士集团在资源开採、工程基建上有雄厚实力,兄弟集团在精密製造、化工提炼和全球销售渠道上有独特优势。我们必须与他们进行更深度的绑定。”
一个名为“红土变黄金”的国家资源开发战略迅速启动。其核心模式是“国家控股、企业运营、技术共享、利润回流”。
共和国政府以矿產资源和土地入股,成立“东非国家资源开发公司”(national),持有至少51%的控股权。
战士集团以其强大的工程力量、矿山建设能力和安保经验入股,负责矿区的基建、开採和內部安保。
兄弟集团则以其先进的冶炼技术、设备製造能力和全球分销网络入股,负责建立选矿厂、冶炼厂,並包销部分產品。
第一个试点项目选在了南部的鋰鈷矿区。战士集团的工程兵团以惊人的速度,在荒原上建起了具备现代化设施的矿工小镇、硬化的矿山公路和初步的选矿车间。
兄弟集团的技术团队则同步跟进,带来了高效的矿石破碎、浮选设备,以及初步的碳酸鋰提炼生產线。
与此同时,在战士集团的帮助下,一条从矿区通往印度洋沿岸新建成的“联盟港”的专用重载铁路被提上建设日程。
这条铁路不仅用於运输矿石,未来还將服务於沿线经济的开发。
为了培养本地人才,由兄弟集团出资,与共和国教育部合作,在首都和几个资源大区建立了“东非资源学院”和多家职业技术学校。
聘请国內外专家(包括大量来自战士集团和兄弟集团的工程师)授课,定向培养地质、採矿、冶金、设备维护等专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
艾莎的那位梦想学医的同学,或许未来会改变主意,因为成为一名资源工程师,同样能改变国家命运,且前景广阔。
老卡布的儿子,没有像父亲一样守著土地,他报名参加了矿区的招募,经过培训成为一名矿山卡车司机,收入远超务农,並且为能在如此宏伟的项目中工作而感到自豪。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確保了资源开发的利益大头留在了共和国境內。
矿石不再是简单地挖出来运走,而是经过初步加工,成为价值更高的碳酸鋰、鈷精矿等產品,再出口或用於下一步的国內產业链建设。
共和国获得了税收、分红、就业岗位以及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