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0章 意想不到的结局(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她,亦菲,將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於她,也属於这个伟大时代的新篇章。
  那身发白的旧军装所代表的精神,必將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永远指引著她和所有兵团人,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窗外,繁星满天,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仿佛预示著,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已然开启。
  亦菲在兵团总部的日子,如同上紧发条的钟表,精准而高速地运转起来。
  副总的职务,分管著经济、发改、民族事务及部分科教文卫工作,摊子大,任务重,远比在军垦城时更加宏观和复杂。
  她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叶倩倩作为一把手,主抓全局和战略,对亦菲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两人本就是搭档,彼此了解,工作配合极为默契。
  叶倩倩的雷厉风行和亦菲的沉稳细致相得益彰,兵团总部的工作人员私下里都说,这两位女首长搭班子,效率出奇的高。
  亦菲接手的第一个重大挑战,便是那份关於推动整个兵团区域新能源產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草案。
  这不仅是兵团產业升级的关键,也牵动著战士集团的神经。
  过去在军垦城,她需要避嫌,如今站在兵团全局的高度,她反而可以甩开膀子,光明正大地研究和推动。
  好歹,这个工程小叔子叶茂曾经推动过,甚至把新能源和沙漠治理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那也只是实验,並没有大规模开展,而亦菲正好根据叶茂的成功经验,展开工作。
  她组织了数次专家论证会,邀请包括战士能源在內的多家相关企业参与研討,深入兵团各师市调研现有產业基础和资源稟赋。
  她发现,兵团范围內新能源產业发展不平衡,有些师市盲目上马项目,有些则缺乏技术和市场支持,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风险。
  而战士集团虽然技术领先,但在与兵团內部合作时,有时也会因为体量过大、技术门槛高,让一些兄弟师市感到难以对接和消化。
  在一次由叶倩倩主持的兵团专题会议上,亦菲系统地匯报了自己的调研成果和思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亦菲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她面前放著厚厚的材料,目光扫过与会的每一位成员。
  “新能源產业是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但目前存在『散、小、乱』和对接不畅的问题。”
  “我建议,由兵团层面统筹,成立『兵团新能源產业发展联盟』,整合各师市资源,统一规划布局,避免內耗。”
  “同时,设立兵团新能源產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项目。”
  她顿了顿,特別强调:“对於像战士集团这样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我们既要积极引进合作,也要考虑如何让他们的技术更好地本土化、普惠化,带动兵团整体產业链的提升,而不是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与各师市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者建立技术共享平台,输出管理和標准。”
  这个提议,既有高度,又具操作性,尤其是关於战士集团的合作模式,既肯定了其领头羊地位,又提出了更有利於兵团整体发展的合作路径,跳出了以往要么完全依赖、要么刻意迴避的窠臼。
  叶倩倩首先表示支持:“亦菲同志的建议很好,站位高,思路新。我们发展產业,不能只看个別企业的得失,更要看对整个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战士集团是军垦城走出来的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整个兵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个联盟和基金的想法,我看可行。”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认为这是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局的有效办法。
  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亦菲的方案,並要求她牵头负责具体落实。
  消息传到战士集团,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