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3章 联手共建北疆(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亦菲用力地点点头,眼眶微湿:“魏叔,是的,我们的精神,丟不了,也会一直传下去!”
  她知道,这条重塑价值观、巩固精神根基的道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確,步伐已经迈开。
  兵团的传奇,正是在这种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对精神的传承中,不断续写著新的辉煌篇章。
  而她,作为这其中的一分子,將继续在这片古老而年轻、苍茫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燃烧自己,照亮前路。
  兵团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行动,作为一省领导的阿依江和刘军垦自然不甘落后。毕竟他们也是从军垦城出来的干部。
  北疆地广人稀,领土面积占据了整个华夏的將近五分之一,但人口却只有两千多万,而这两千多万还分为56个民族。
  因为文化,信仰和各种风俗的区別,情况非常复杂。管理起来自然难度也大。
  阿依江作为杨革勇的女儿,又是汉族跟哈萨克族的混血,倒是本身就有一些优势。
  加上本来就是哈佛高材生,对於世界经济的发展,极为熟稔,本身又在军垦城和北疆工作这么多年,如今正是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加上刘军垦这个军垦城曾经的市长,军转干部,衝劲十足,阿依江只需要在后面把关就行。
  两个人在仔细分析了北疆的现状之后,决定练手兵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树立价值观。
  阿依江本身就兼职兵团职务,而叶倩倩在省里也有职务,自然一拍即合。
  於是在经过几次会议沟通之后,决定在北疆范围內,再次推广兵团经验。
  这次联手是全方位的,而军垦城老市长刘庆华的创立的水源改造基金,他们也决定利用起来。
  基金目前虽然由叶风管理,但使用权也只是限於北疆境內。
  原本的计划是引藏水入疆,但因为各种原因,被搁置了,倒是在建立了一个大型水电站,但北疆收益不大。
  她们决定利用这笔基金,系统的改造整个北疆的饮水问题,打破地方和兵团之间的界限,形成统一完整的格局。
  决议形成之后,实施起来自然就快了,当然,这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和施工队伍作为后盾。
  但这些对於如今的军垦城来说,已经不成问题。当然,前期需要勘察和设计,这个时间不会短。
  北疆政府与兵团联合会议的决议,像一股强劲的春风,瞬间吹遍了天山南北。
  由阿依江和刘军垦牵头,叶倩倩和亦菲协同,旨在系统改造北疆饮水格局的宏大计划,正式命名为“北疆清泉计划”,进入了前期勘察设计阶段。
  军垦城老市长刘庆华创立的水源改造基金,在叶风的运作下,首批巨额资金迅速到位,为这场关乎民生与发展的战役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在兵团设计院和省水利设计院联合组成的项目指挥部里,巨大的北疆地图上,开始被各种顏色的线条和標记所覆盖。
  初步的设想是利用已建成兵团水网,结合北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构建一个覆盖兵团师团、地方县乡,连通绿洲与牧区的智能水网。
  这不仅仅是修渠引水,更包括水库建设、老旧管网改造、节水灌溉推广、水源地生態保护等一系列复杂工程。
  总工程师由兵团设计院的资深专家,年近六旬的“老水利”陈山河担任。
  他头髮白,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跡,但眼神锐利,对北疆的水文地质了如指掌。
  副手则是省院的年轻技术骨干,三十出头便已崭露头角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米热·买买提。
  她思维活跃,精通汉维双语,是沟通地方与兵团、技术团队与当地群眾的重要桥樑。
  勘察设计团队兵分多路,深入戈壁荒漠、雪山草原,开始了艰苦而细致的野外作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