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6章 群策群力(2 / 4)
这句话点醒了李哲。他不再强行要求管水员们完全听从系统指令,而是组织他们和系统“对话”。
他让阿迪力等人记录下他们凭经验判断需要灌溉的时间和水量,然后与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他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判断是准確的,尤其在持续晴热天气下。
但在天气突变前,老农的经验往往能更早地做出预判。
李哲深受启发,他决定修改程序,增加一个“经验干预”模式。
管水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前暂停或修改系统的自动灌溉计划,但需要简要说明理由。
这些理由和数据会被系统记录学习,用於优化未来的算法。
同时,他简化了维护流程,配备了更易更换的模块化零件,並重点培训阿迪力等几个年轻人掌握最基本的故障识別和部件更换技能。
慢慢地,阿迪力发现,这个“铁疙瘩”並非一无是处。
在需要精准控水、节约用水的关键生长期,系统做得比人更好。
而他的一些成功“干预”被系统採纳后,也让他颇有成就感。
他开始主动研究起说明书,甚至还提出了几个优化界面显示的小建议。
技术与人,从对抗走向了协作。这场“叛乱”平息的过程,让李哲真正明白,最高明的技术,不是彰显自身的强大,而是赋能於使用它的人,尊重並融入当地的智慧。
在环境最恶劣的戈壁荒漠標段,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这里远离人烟,缺水少电,风沙是常客。负责该段施工的,是兵团建工师的一支王牌队伍,项目经理是一位有著二十年党龄的老兵,名叫马建国。
戈壁滩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就能让施工停滯数天,刚挖好的管沟一夜之间就被流沙填平。
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著每个人的意志极限。
马建国深知,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光靠物质保障和纪律约束还不够,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於是,在简陋的工棚里,一个流动党支部成立了。马建国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的活动很简单,却很扎实。每天工前,利用简短的时间强调安全,鼓舞士气。
每晚,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开会,总结当天问题,部署第二天任务。
每周,进行一次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或者讲述兵团老一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奋斗故事。
一天夜里,狂风卷著沙石猛烈拍打著工棚,仿佛要將整个营地吞噬。
几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技术员躲在被子里,听著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动摇。
马建国披著满是沙土的大衣,打著手电,一个个工棚巡视过来。
他走到年轻技术员的铺位前,坐下,掏出怀里一个用油布包著的小本子。
“怕了?”马建国笑著问,声音在风声中依然沉稳。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马建国打开本子,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手抄本,是他父亲,一位老军垦战士留下的。
他念了一段:“今日开荒,又遇大风,帐篷被掀翻,锅碗瓢盆吹走大半。同志们手挽著手,在风沙里唱了一天歌,硬是没让开出来的地被沙埋掉……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们这点苦,算什么?” ↑返回顶部↑
他让阿迪力等人记录下他们凭经验判断需要灌溉的时间和水量,然后与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他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判断是准確的,尤其在持续晴热天气下。
但在天气突变前,老农的经验往往能更早地做出预判。
李哲深受启发,他决定修改程序,增加一个“经验干预”模式。
管水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前暂停或修改系统的自动灌溉计划,但需要简要说明理由。
这些理由和数据会被系统记录学习,用於优化未来的算法。
同时,他简化了维护流程,配备了更易更换的模块化零件,並重点培训阿迪力等几个年轻人掌握最基本的故障识別和部件更换技能。
慢慢地,阿迪力发现,这个“铁疙瘩”並非一无是处。
在需要精准控水、节约用水的关键生长期,系统做得比人更好。
而他的一些成功“干预”被系统採纳后,也让他颇有成就感。
他开始主动研究起说明书,甚至还提出了几个优化界面显示的小建议。
技术与人,从对抗走向了协作。这场“叛乱”平息的过程,让李哲真正明白,最高明的技术,不是彰显自身的强大,而是赋能於使用它的人,尊重並融入当地的智慧。
在环境最恶劣的戈壁荒漠標段,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这里远离人烟,缺水少电,风沙是常客。负责该段施工的,是兵团建工师的一支王牌队伍,项目经理是一位有著二十年党龄的老兵,名叫马建国。
戈壁滩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就能让施工停滯数天,刚挖好的管沟一夜之间就被流沙填平。
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著每个人的意志极限。
马建国深知,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光靠物质保障和纪律约束还不够,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於是,在简陋的工棚里,一个流动党支部成立了。马建国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的活动很简单,却很扎实。每天工前,利用简短的时间强调安全,鼓舞士气。
每晚,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开会,总结当天问题,部署第二天任务。
每周,进行一次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或者讲述兵团老一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奋斗故事。
一天夜里,狂风卷著沙石猛烈拍打著工棚,仿佛要將整个营地吞噬。
几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技术员躲在被子里,听著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动摇。
马建国披著满是沙土的大衣,打著手电,一个个工棚巡视过来。
他走到年轻技术员的铺位前,坐下,掏出怀里一个用油布包著的小本子。
“怕了?”马建国笑著问,声音在风声中依然沉稳。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马建国打开本子,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手抄本,是他父亲,一位老军垦战士留下的。
他念了一段:“今日开荒,又遇大风,帐篷被掀翻,锅碗瓢盆吹走大半。同志们手挽著手,在风沙里唱了一天歌,硬是没让开出来的地被沙埋掉……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们这点苦,算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