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林黛玉轻用计,慧鸳鸯吐真心(3 / 4)
“有这么危险?”
“三妹妹不会故意夸大这种事的。若是接下来,还有有关此类的书籍,还需宝琴妹妹多多留意。”
“好,林姐姐放心,这自然是包在我身上了。”
“对了,近期翻译书籍的事情可有进展?”
“翻译书籍的事情,如今我也算是落下重担了。香菱的成长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有些翻译用词,已经比我更专业了。她学习真的很认真,废寝忘食的,如今她更是顶着那厚厚的黑眼圈,恐怕夜里休息的都少了。”
“实是如此,她是最为用功的一个了。不但白日里要去学堂听课,夜里还会来我这边索要新书来读,更是一看就挑灯看到后半夜。早上起来扫地时,还时不时倚着扫帚站着睡着,我都不敢用她了,只让她多去一旁歇一歇,让莺儿多做些事。莺儿为此气恼了许久,可又不如香菱用心,每日翻书急得直挠头,是无可奈何了。”
三女一并笑出了声。
林黛玉则是随口赞道:“看来,这涨名分的事,快要落在香菱身上了。”
隔壁的鸳鸯,明显能感觉到另外两位的呼吸一滞,甚至连她都不由得屏息凝神,耳朵紧贴屏风,听着隔壁的对话。
“涨名分?”
鸳鸯心底大为震撼,“难道读书读的更勤,就能由丫鬟变为姨娘,林姑娘竟也认可?香菱才是薛姑娘的丫鬟呀,薛姑娘是怎么想的?”
没想到,自己守在一边,竟然意外听见了定国公府内,丫鬟还有这种晋升渠道,比什么以色侍人实在高端太多了。
只是令鸳鸯失望的是,这个话题并没有继续下去,反而是林黛玉打破了沉默,再一次提问:“那有最终裁定出哪些内容适合用于科举吗?”
声音最为清脆的小女孩,似乎是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思考,良久才回道:“这的确不是一日之功了,海外番邦国家有许多,大的或许也就如同大昌一省之地,小的恐怕还不足京城大小。”
“每一地都有一地的学问,彼此之间或是相关,或是相悖,很多都没有一个定论,还需我们去验证。”
“这便要费大量的时间了,若是此类学问用于科举,最为明显的不足便是无法确立一个评‘优良差’的标准,还需侯爷回来,让他定夺了。”
“不过眼下可以确信的是,有关算学,刑名,水利工程等等,都可以试用于考教,而且比所谓四书五经,对治理地方更有裨益。”
“若是陛下真要开‘经筵大辩’,侯爷确实有许多事情可以大做文章了。”
“尤其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新增加科目,便是新的仕官机会,比被学阀世家垄断,更有机会去竞争了。”
又有人接口,“没错,我也了解到了。虽说有许多学子进京‘围剿’侯爷,但有不少‘清风书院’的学子自发进京维护侯爷。二者之间还爆发了少许冲突,是兵马司的官兵及时赶到,才没让冲突愈演愈烈。”
很明显是林黛玉的声音,又幽幽叹息,“当年岳大哥用心栽下的树,如今已硕果累累了……”
“宝姐姐,我们不能让支持岳大哥的人寒心。为了保障这些人的安全,还是要辛苦你一些,给他们安顿住处,派人看守他们的安全,若有冲突的苗头,能第一时间报官。”
“好……”
……
隔壁的谈话持续了很久,近乎一个时辰。
鸳鸯听得入迷,口舌发干,腹中饥饿竟然也浑然不觉。
似是林黛玉早已知道她就在暖阁,待送走了其他人后,便就转来了此间,笑脸坐在了鸳鸯身旁。
“鸳鸯姐姐,许久不见了。”
虽说林黛玉的语气极为和气,二人的确有过交集,但身体本能驱使着鸳鸯迅速站起身,委身福了一礼,“奴婢鸳鸯,谢过夫人。”
似是觉察了什么关键词,林黛玉眸前一亮,而后笑容更加璀璨了几分,热情的邀请鸳鸯旁坐。 ↑返回顶部↑
“三妹妹不会故意夸大这种事的。若是接下来,还有有关此类的书籍,还需宝琴妹妹多多留意。”
“好,林姐姐放心,这自然是包在我身上了。”
“对了,近期翻译书籍的事情可有进展?”
“翻译书籍的事情,如今我也算是落下重担了。香菱的成长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有些翻译用词,已经比我更专业了。她学习真的很认真,废寝忘食的,如今她更是顶着那厚厚的黑眼圈,恐怕夜里休息的都少了。”
“实是如此,她是最为用功的一个了。不但白日里要去学堂听课,夜里还会来我这边索要新书来读,更是一看就挑灯看到后半夜。早上起来扫地时,还时不时倚着扫帚站着睡着,我都不敢用她了,只让她多去一旁歇一歇,让莺儿多做些事。莺儿为此气恼了许久,可又不如香菱用心,每日翻书急得直挠头,是无可奈何了。”
三女一并笑出了声。
林黛玉则是随口赞道:“看来,这涨名分的事,快要落在香菱身上了。”
隔壁的鸳鸯,明显能感觉到另外两位的呼吸一滞,甚至连她都不由得屏息凝神,耳朵紧贴屏风,听着隔壁的对话。
“涨名分?”
鸳鸯心底大为震撼,“难道读书读的更勤,就能由丫鬟变为姨娘,林姑娘竟也认可?香菱才是薛姑娘的丫鬟呀,薛姑娘是怎么想的?”
没想到,自己守在一边,竟然意外听见了定国公府内,丫鬟还有这种晋升渠道,比什么以色侍人实在高端太多了。
只是令鸳鸯失望的是,这个话题并没有继续下去,反而是林黛玉打破了沉默,再一次提问:“那有最终裁定出哪些内容适合用于科举吗?”
声音最为清脆的小女孩,似乎是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思考,良久才回道:“这的确不是一日之功了,海外番邦国家有许多,大的或许也就如同大昌一省之地,小的恐怕还不足京城大小。”
“每一地都有一地的学问,彼此之间或是相关,或是相悖,很多都没有一个定论,还需我们去验证。”
“这便要费大量的时间了,若是此类学问用于科举,最为明显的不足便是无法确立一个评‘优良差’的标准,还需侯爷回来,让他定夺了。”
“不过眼下可以确信的是,有关算学,刑名,水利工程等等,都可以试用于考教,而且比所谓四书五经,对治理地方更有裨益。”
“若是陛下真要开‘经筵大辩’,侯爷确实有许多事情可以大做文章了。”
“尤其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新增加科目,便是新的仕官机会,比被学阀世家垄断,更有机会去竞争了。”
又有人接口,“没错,我也了解到了。虽说有许多学子进京‘围剿’侯爷,但有不少‘清风书院’的学子自发进京维护侯爷。二者之间还爆发了少许冲突,是兵马司的官兵及时赶到,才没让冲突愈演愈烈。”
很明显是林黛玉的声音,又幽幽叹息,“当年岳大哥用心栽下的树,如今已硕果累累了……”
“宝姐姐,我们不能让支持岳大哥的人寒心。为了保障这些人的安全,还是要辛苦你一些,给他们安顿住处,派人看守他们的安全,若有冲突的苗头,能第一时间报官。”
“好……”
……
隔壁的谈话持续了很久,近乎一个时辰。
鸳鸯听得入迷,口舌发干,腹中饥饿竟然也浑然不觉。
似是林黛玉早已知道她就在暖阁,待送走了其他人后,便就转来了此间,笑脸坐在了鸳鸯身旁。
“鸳鸯姐姐,许久不见了。”
虽说林黛玉的语气极为和气,二人的确有过交集,但身体本能驱使着鸳鸯迅速站起身,委身福了一礼,“奴婢鸳鸯,谢过夫人。”
似是觉察了什么关键词,林黛玉眸前一亮,而后笑容更加璀璨了几分,热情的邀请鸳鸯旁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