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近来辍朝,给了他一个朝政新人十足的喘息机会。
  不单单是有关“经筵大辩”的事,尤其还有他的度政衙门,一直没有开起来,始终都是只有一块招牌。
  当然,想做成新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子,如今已有了名头,是该好好谋划一番了。
  旧时他治理一州之地,一省之地,可以事必躬亲,多劳于案牍,尽心尽力的处置。
  但治理国家,兴新政以改革,便不能全赖他个人了。
  就算是最精明的“王相公”主持变法都有他的一套班子,虽然说他选人才的眼光差了些,但总也算是将改革改起来了,能推行落地。
  作为决策新法,岳凌虽然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真正切合如今推广的,还需要能人一同商议,所以决策层还应该填充人手。
  选两位协理大臣,为左右手,似是有内阁最初的模样了。
  度政堂之下,又不宜臃肿,应有分管各项的署衙,仿照他在沧州做的事。可以将具体的新政,再划分为度支署(清查丈量土地,厘清税赋等),军政署(整顿卫所、京营及边军及核查军户等),吏治署(负责警察考成等),工程署(督导大型水利、交通工程以及劝农),议政署(起草各类新法法案,章程,总结并规避风险)。
  各个署衙权利与六部尽量重迭,以此来钳制来自各方的抵抗。
  而在新法逐步推行之后,便将这些署衙,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关系最为密切的六部中去,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待岳凌卸任以后,这些人便也只对皇帝负责,这样就完成了隆祐帝想要的集权。
  理想很是丰满,走路步子不能迈的太开,“经筵大辩”就是他面向所有文官的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岳凌默默盘算着,倒觉得有关科技发展,机械,火器等专项,还需单独助推,以促进大昌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
  心中有数,岳凌便也松了口气,再计划起人选来。
  东方先生作为秦王府的旧同僚,自然少不了在其中分一个位置来。
  还有自己的便宜岳丈,也要在其中谋个一官半职。
  在苏州历练多年的状元苏墨筠,也是时候召回京城了。
  其中林林总总还缺了不少官员,还需要一步步的筹划。
  忽而,有人推门而入,打断了岳凌的思绪。
  抬起头,岳凌眉头微皱,来人竟不是林妹妹,而是一个并不认识的丫鬟。
  上下丈量穿着,根本不像是粗使丫鬟装扮。
  而且,即便是粗使丫鬟,岳凌也是眼熟的紧,只有这人略有些印象,却又唤不出名字来。
  “难道是两位姨娘的丫鬟?”
  岳凌暗暗点头,便抬头询问,“你可是府里新来的丫鬟?”
  见房里岳凌坐在床榻,只穿了一身单薄的交襟贴身小袄,纯白的颜色,衬出他胸口前棱角分明的体魄来,顿时就让鸳鸯傻了眼。
  “怎么回事,国公爷怎么在房里,这不是林姑娘的房间吗?林姑娘是在这里接见我的呀,还让我晚上来这里候着,让我与国公爷见个脸熟。”
  “难道,难道……”
  鸳鸯有了更为大胆的猜测。
  毕竟定国公府的名声在外,府内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岳凌的禁脔,不管是年长年幼,尤其鸳鸯这种早就是待嫁的老姑娘了,进了府内还不该瓜熟蒂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