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终究是朕的儿子(2 / 4)
说是县州道三级,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次新政主要针对的,就是县级的治理。
俗话说得好,皇权不下乡。
这个乡不是狭义的乡村,而是广义的地方。
皇权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实际上是很弱的,这也是王朝时代的弊端所在。
而这次新政,最大的用意,在于很大程度加强了地方跟皇权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理论上来说,新政顺利的情况下,朝廷的影响力将会直接抵达县城。
这对于中央集权来说,可谓是空前的变动。
也会让皇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说新政无数个好,但最大的弊端很明显,那就是国库的负担。
对于这点,李承乾自然是有所准备。
大多数君王哪怕是李世民,走的都是‘节流’的路子。
因为他们不懂商业,或者说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与民争利。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皇家进入商业,以皇权的影响,什么商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重农抑商的思想,这让商贾之流难登大堂,而作为皇帝,不管是打天下的,还是守天下的,根本不存在商业思维。
懂商业、重视商业的皇帝还是有的,但他们涉及程度太低。
但李承乾不同,有着后世的见识,他很明白怎么去‘开源’。
不过这就是在新政初步通行之后的事情了。
得力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现在大唐的国库还是很充盈的。
这也是李承乾敢于大刀阔斧的底气。
——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春雨已下了三日。
太极宫甘露殿的偏院墙角,竟冒出几株新绿的草芽。
李世民披着一件半旧的锦袍,坐在窗边听着雨声,案上摊着一卷墨迹淋漓的《新政推行五月报》,纸角还带着潮湿的水汽。
这是张阿难刚从门下省拿来的拓印。
“陛下看看这个。”
张阿难捧着个小炭炉进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唏嘘:“河南道的滑州,县吏部长王二郎,原是个县衙的老书吏,靠着‘吏转官’考核升上来的。”
“这月查账,硬是从州部郎中的小舅子手里,追回来三千贯贪墨的河工款,全用来修了滑州的河堤。”
“滑州百姓给递了万民伞,说‘新官比旧官清’呢。”
李世民的目光从报上移开,落在窗棂外的雨丝上:“王二郎?前隋时滑州有个书吏也姓王,当年为了护账本,被窦建德的兵砍了手指。倒是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寒门里还能出这样的硬骨头。”
张阿难笑道:“这都是托了新政的福。” ↑返回顶部↑
俗话说得好,皇权不下乡。
这个乡不是狭义的乡村,而是广义的地方。
皇权对于地方上的掌控实际上是很弱的,这也是王朝时代的弊端所在。
而这次新政,最大的用意,在于很大程度加强了地方跟皇权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理论上来说,新政顺利的情况下,朝廷的影响力将会直接抵达县城。
这对于中央集权来说,可谓是空前的变动。
也会让皇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说新政无数个好,但最大的弊端很明显,那就是国库的负担。
对于这点,李承乾自然是有所准备。
大多数君王哪怕是李世民,走的都是‘节流’的路子。
因为他们不懂商业,或者说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与民争利。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皇家进入商业,以皇权的影响,什么商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重农抑商的思想,这让商贾之流难登大堂,而作为皇帝,不管是打天下的,还是守天下的,根本不存在商业思维。
懂商业、重视商业的皇帝还是有的,但他们涉及程度太低。
但李承乾不同,有着后世的见识,他很明白怎么去‘开源’。
不过这就是在新政初步通行之后的事情了。
得力于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现在大唐的国库还是很充盈的。
这也是李承乾敢于大刀阔斧的底气。
——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春雨已下了三日。
太极宫甘露殿的偏院墙角,竟冒出几株新绿的草芽。
李世民披着一件半旧的锦袍,坐在窗边听着雨声,案上摊着一卷墨迹淋漓的《新政推行五月报》,纸角还带着潮湿的水汽。
这是张阿难刚从门下省拿来的拓印。
“陛下看看这个。”
张阿难捧着个小炭炉进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唏嘘:“河南道的滑州,县吏部长王二郎,原是个县衙的老书吏,靠着‘吏转官’考核升上来的。”
“这月查账,硬是从州部郎中的小舅子手里,追回来三千贯贪墨的河工款,全用来修了滑州的河堤。”
“滑州百姓给递了万民伞,说‘新官比旧官清’呢。”
李世民的目光从报上移开,落在窗棂外的雨丝上:“王二郎?前隋时滑州有个书吏也姓王,当年为了护账本,被窦建德的兵砍了手指。倒是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寒门里还能出这样的硬骨头。”
张阿难笑道:“这都是托了新政的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