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终究是朕的儿子(4 / 4)
这几句话,笔锋间少了些凌厉,多了些沉稳,倒像是他当年告诫李承乾“治国如烹小鲜”时的口吻。
李世民盯着那行字,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孩子,终究是长大了,知道“求久安”比“求速成”更重要。
“阿难。”李世民忽然道:“去把那副《贞观民数图》拿来。”
张阿难连忙取来画卷,在案上铺开。图上是贞观十六年的户籍统计,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州的户数、垦田数。李世民拿起李承乾的月报,对着图上的数字一笔一笔核对:“关内道的垦田数,五个月增了两万亩;河南道的流民数,少了三千户;岭南道的贡赋,多了五千匹布……”
李世民越算,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却轻轻笑了:“不算不知道,这五个月,竟比朕当年一年的成效还快。”
张阿难恭声道:“陛下开创贞观之治,是打基础。”
“太子殿下是在基础上起高楼。”
李世民望着窗外的雨:“起高楼?高楼好看,可根基要是不稳,一场风就塌了。”
“你看他处置洛阳李家,围而不打,是想让士族知难而退;可五姓七望盘根错节,哪是吓一吓就能服软的?还有那些老军户,陇右道的报上说,他们嫌‘县兵部审批太慢,误了春耕’,新政太细,细到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话里满是担忧,可手指划过“民户新增三百”的字样时,又柔和了几分。
他忽然想起李承乾小时候,学写字总爱把“民”字写得特别大,说“百姓是根,根大了树才稳”。
那时只当是童言,如今竟真的在他的章程里,看到了“民为邦本”的影子。
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案上的月报和《贞观民数图》上。新旧两份文书,在光影里重迭,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告诉太子,”李世民忽然道:“洛阳李家的事,让缓一缓。春耕刚过,别闹得百姓不安。至于陇右的军户,让他在‘县兵部’里加一条‘农忙时节,军务从简’,章程是死的,人是活的。”
张阿难躬身应下,却没立刻走。他看着李世民鬓角的白发,忽然道:“陛下,太子殿下昨日在含元殿开‘议政会’,说‘治国要学水,既能穿石,也能绕山’,这话,倒像陛下教他的。”
李世民一怔,随即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怀念,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骄傲。
“承乾啊……”李世民望着窗外的新绿:“终究是朕的儿子。”
屋檐的水滴落尽了,露出青石板上的水痕,蜿蜒如河。
那河,既连着贞观的过往,也流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而太极宫的偏院里,这位被软禁的帝王,终于在新政推行五个月后,从那些密密麻麻的章程里,看到了属于大唐的,另一种可能的模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李世民盯着那行字,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孩子,终究是长大了,知道“求久安”比“求速成”更重要。
“阿难。”李世民忽然道:“去把那副《贞观民数图》拿来。”
张阿难连忙取来画卷,在案上铺开。图上是贞观十六年的户籍统计,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州的户数、垦田数。李世民拿起李承乾的月报,对着图上的数字一笔一笔核对:“关内道的垦田数,五个月增了两万亩;河南道的流民数,少了三千户;岭南道的贡赋,多了五千匹布……”
李世民越算,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却轻轻笑了:“不算不知道,这五个月,竟比朕当年一年的成效还快。”
张阿难恭声道:“陛下开创贞观之治,是打基础。”
“太子殿下是在基础上起高楼。”
李世民望着窗外的雨:“起高楼?高楼好看,可根基要是不稳,一场风就塌了。”
“你看他处置洛阳李家,围而不打,是想让士族知难而退;可五姓七望盘根错节,哪是吓一吓就能服软的?还有那些老军户,陇右道的报上说,他们嫌‘县兵部审批太慢,误了春耕’,新政太细,细到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话里满是担忧,可手指划过“民户新增三百”的字样时,又柔和了几分。
他忽然想起李承乾小时候,学写字总爱把“民”字写得特别大,说“百姓是根,根大了树才稳”。
那时只当是童言,如今竟真的在他的章程里,看到了“民为邦本”的影子。
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案上的月报和《贞观民数图》上。新旧两份文书,在光影里重迭,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告诉太子,”李世民忽然道:“洛阳李家的事,让缓一缓。春耕刚过,别闹得百姓不安。至于陇右的军户,让他在‘县兵部’里加一条‘农忙时节,军务从简’,章程是死的,人是活的。”
张阿难躬身应下,却没立刻走。他看着李世民鬓角的白发,忽然道:“陛下,太子殿下昨日在含元殿开‘议政会’,说‘治国要学水,既能穿石,也能绕山’,这话,倒像陛下教他的。”
李世民一怔,随即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有怀念,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骄傲。
“承乾啊……”李世民望着窗外的新绿:“终究是朕的儿子。”
屋檐的水滴落尽了,露出青石板上的水痕,蜿蜒如河。
那河,既连着贞观的过往,也流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而太极宫的偏院里,这位被软禁的帝王,终于在新政推行五个月后,从那些密密麻麻的章程里,看到了属于大唐的,另一种可能的模样。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