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新时代的船,旧时代的人(3 / 5)
这是太子新政推行两年后,大唐的上元夜景。
若从长安城头俯瞰,变化早已刻进整个时代。
经济的血脉里,流着新的活力。
长安西市的商栈比三年前多了一倍,波斯地毯与蜀锦并列,大食香料和江南茶叶相邻。
汇通司的汇票在柜台上沙沙作响,商人从广州贩来的象牙,凭一张纸就能在洛阳兑成铜钱。
大唐钱庄的算盘声彻夜不停,扬州盐商借的“经营贷款”,半年就赚回了利息。
最惊人的是岭南关税,从新政前的百万贯跃升至三百五十万贯,足够养十支新水军。
那些曾骂“与民争利”的官员,如今看着户部账上的盈余,再不敢提“重农抑商”四字。
乡村的阡陌间,长着新的规矩。
河南道的老农拿着“均田新册”,上面用朱笔标着“垦荒三年免税”。
陇右的军户不再围着校尉要地,而是到县兵部登记“农忙护航队”,既能护粮车,又能赚工钱。
县礼部的劝学馆里,俚人孩子跟着先生念“民为邦本”,黑板上画着新式水车的图样。
那是实务科进士带着匠人改良的,比旧水车快三成。
房玄龄在巡查时发现,连最偏远的县份都挂着“考绩榜”,上面写着“劝农桑:上等”“修水利:中等”,百姓路过时总会指指点点,哪个官好哪个差,一目了然。
海域的浪涛上,扬着新的船帆。
广州港的海鹘舰比三年前多了五十艘,炮口对着马六甲海峡的海盗。
明州的船坞昼夜不休,工匠们按《海船营造新术》打造的“水密舱船”。
水师的奏报里写着:“今年遭劫商船仅七艘,为往年三成。”
而稽查司的黑旗在港口飘扬,那些曾靠走私暴富的世家,如今连商船都不敢靠近公海。
朝堂的梁柱间,透着新的气息。
寒门进士占了六部主事的一半,他们带着“实务科”的算学本事,把账算得比士族子弟更清。
吏员出身的县部长官在紫宸殿议政,说起地方事务头头是道,让那些只会引经据典的老臣脸红。
连房玄龄都在奏疏里夸“吏转官之制,让老吏有了奔头”。
作为当朝宰相,综理朝政。
新政实施后,房玄龄是最为清楚这其中变化的。
曾经夜夜加班,现在反而是清闲了许多,很多琐事根本不会摆上他的案头。
相应来说,权力也减少了,但房玄龄身体好转了不少,以前纯粹是被累的。
到了他这个地位,也没什么上的了,对权力没什么好执着。
只有门阀世家的席位越来越空,他们的庄园被“分户定税”拆成小块,子弟要么去考算学,要么守着空荡荡的坞堡骂新政。
可骂声再响,也挡不住寒门子弟捧着《考绩律》走进尚书省。 ↑返回顶部↑
若从长安城头俯瞰,变化早已刻进整个时代。
经济的血脉里,流着新的活力。
长安西市的商栈比三年前多了一倍,波斯地毯与蜀锦并列,大食香料和江南茶叶相邻。
汇通司的汇票在柜台上沙沙作响,商人从广州贩来的象牙,凭一张纸就能在洛阳兑成铜钱。
大唐钱庄的算盘声彻夜不停,扬州盐商借的“经营贷款”,半年就赚回了利息。
最惊人的是岭南关税,从新政前的百万贯跃升至三百五十万贯,足够养十支新水军。
那些曾骂“与民争利”的官员,如今看着户部账上的盈余,再不敢提“重农抑商”四字。
乡村的阡陌间,长着新的规矩。
河南道的老农拿着“均田新册”,上面用朱笔标着“垦荒三年免税”。
陇右的军户不再围着校尉要地,而是到县兵部登记“农忙护航队”,既能护粮车,又能赚工钱。
县礼部的劝学馆里,俚人孩子跟着先生念“民为邦本”,黑板上画着新式水车的图样。
那是实务科进士带着匠人改良的,比旧水车快三成。
房玄龄在巡查时发现,连最偏远的县份都挂着“考绩榜”,上面写着“劝农桑:上等”“修水利:中等”,百姓路过时总会指指点点,哪个官好哪个差,一目了然。
海域的浪涛上,扬着新的船帆。
广州港的海鹘舰比三年前多了五十艘,炮口对着马六甲海峡的海盗。
明州的船坞昼夜不休,工匠们按《海船营造新术》打造的“水密舱船”。
水师的奏报里写着:“今年遭劫商船仅七艘,为往年三成。”
而稽查司的黑旗在港口飘扬,那些曾靠走私暴富的世家,如今连商船都不敢靠近公海。
朝堂的梁柱间,透着新的气息。
寒门进士占了六部主事的一半,他们带着“实务科”的算学本事,把账算得比士族子弟更清。
吏员出身的县部长官在紫宸殿议政,说起地方事务头头是道,让那些只会引经据典的老臣脸红。
连房玄龄都在奏疏里夸“吏转官之制,让老吏有了奔头”。
作为当朝宰相,综理朝政。
新政实施后,房玄龄是最为清楚这其中变化的。
曾经夜夜加班,现在反而是清闲了许多,很多琐事根本不会摆上他的案头。
相应来说,权力也减少了,但房玄龄身体好转了不少,以前纯粹是被累的。
到了他这个地位,也没什么上的了,对权力没什么好执着。
只有门阀世家的席位越来越空,他们的庄园被“分户定税”拆成小块,子弟要么去考算学,要么守着空荡荡的坞堡骂新政。
可骂声再响,也挡不住寒门子弟捧着《考绩律》走进尚书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