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侯君集:请陛下复辟!(3 / 5)
李勣放下玉佩,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笑声里带着三朝老臣的通透:“侯君集那点心思,还能瞒得过老夫?他在太子跟前失了势,就想学当年的玄武门旧事,撺掇着搞什么‘复辟’。”
“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李震端起茶杯递过去,声音因咳嗽有些沙哑:“儿子在吏部当值时,见太子新政推行得稳稳当当,江南的税银每月准时入库,西域的商路比从前繁华十倍。百姓只知‘太子令’,连大安宫的陛下都少有人提及了。”
“侯君集想动太子,简直是自寻死路。”
他虽近年因身体不好在长安休养,却也清楚朝堂局势。
李承乾虽未登基,却通过汇通司、稽查司、实务科将权力渗透到州县,皇权之稳,远超贞观,打破了皇权不乡下的共识,历朝历代少有能及。
李勣颔首:“你说得对。太子的权力,早已不是‘储君’二字能框住的。”
“他夺老夫的兵权时,没动老夫的爵位;用实务科进士,却也没废了吏部。”
“推新政收民心,更没苛待宗室。”
“这手段,比当年陛下登基时更圆融,也更牢固。”
“侯君集以为太子冷落他,是权力不稳?恰恰相反,是太子根本不需要靠‘功臣’撑场面了。”
李震不解:“那侯君集为什么还敢痴心妄想?”
“他难道看不出太子的根基有多稳?”
李勣冷笑:“因为他只看得见自己的委屈,看不见天下的形势。”
“他觉得当年帮太子夺权,就该手握重权、肆意任免官员。”
“可太子要的是能做事的官,不是只会邀功的‘功臣’。”
“侯君集除了带兵冲杀,他懂农桑还是懂商税?太子不用他,不是忘恩,是他真没用了。”
李震想起侯君集在西市撒泼的传闻,轻叹道:“可他拉父亲您下水,打的是‘请陛下复辟’的旗号。父亲您被夺了兵权,陛下退居大安宫,他以为你们会抱团……”
“抱团?”李勣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陛下若真想复辟,当年太子逼宫时就不会退居大安宫了。”
“他戎马一生,难道看不出太子的手段?”
作为参与者,李勣最为清楚当年玄武门的情况。
陛下是有机会走的,可陛下没走,为的是大唐江山稳固。
想到这里,李勣唏嘘道:“如今朝堂百官是太子的人,禁军边军认太子的令,百姓念太子的新政好。”
“就算复辟成功,陛下能把太子废了吗?废了太子,让魏王、晋王上位?他们能镇得住这局面?到头来还不是天下大乱。”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不废太子,复辟又有什么意义?陛下再坐回太极殿,难道事事还要问太子的意思?那跟现在的大安宫有何区别?侯君集连这点都想不明白,还想学当年的玄武门,真是愚不可及。”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
太子现在的名头,就算是陛下复辟成功,也废不了太子,否则青史之上,该如何书写?
大唐一朝,都会因为李世民而成为一个笑话。
更别说李世民还想搞个文皇帝的谥号。
李勣跟随李世民多年,对李世民心思是了解的。 ↑返回顶部↑
“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李震端起茶杯递过去,声音因咳嗽有些沙哑:“儿子在吏部当值时,见太子新政推行得稳稳当当,江南的税银每月准时入库,西域的商路比从前繁华十倍。百姓只知‘太子令’,连大安宫的陛下都少有人提及了。”
“侯君集想动太子,简直是自寻死路。”
他虽近年因身体不好在长安休养,却也清楚朝堂局势。
李承乾虽未登基,却通过汇通司、稽查司、实务科将权力渗透到州县,皇权之稳,远超贞观,打破了皇权不乡下的共识,历朝历代少有能及。
李勣颔首:“你说得对。太子的权力,早已不是‘储君’二字能框住的。”
“他夺老夫的兵权时,没动老夫的爵位;用实务科进士,却也没废了吏部。”
“推新政收民心,更没苛待宗室。”
“这手段,比当年陛下登基时更圆融,也更牢固。”
“侯君集以为太子冷落他,是权力不稳?恰恰相反,是太子根本不需要靠‘功臣’撑场面了。”
李震不解:“那侯君集为什么还敢痴心妄想?”
“他难道看不出太子的根基有多稳?”
李勣冷笑:“因为他只看得见自己的委屈,看不见天下的形势。”
“他觉得当年帮太子夺权,就该手握重权、肆意任免官员。”
“可太子要的是能做事的官,不是只会邀功的‘功臣’。”
“侯君集除了带兵冲杀,他懂农桑还是懂商税?太子不用他,不是忘恩,是他真没用了。”
李震想起侯君集在西市撒泼的传闻,轻叹道:“可他拉父亲您下水,打的是‘请陛下复辟’的旗号。父亲您被夺了兵权,陛下退居大安宫,他以为你们会抱团……”
“抱团?”李勣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陛下若真想复辟,当年太子逼宫时就不会退居大安宫了。”
“他戎马一生,难道看不出太子的手段?”
作为参与者,李勣最为清楚当年玄武门的情况。
陛下是有机会走的,可陛下没走,为的是大唐江山稳固。
想到这里,李勣唏嘘道:“如今朝堂百官是太子的人,禁军边军认太子的令,百姓念太子的新政好。”
“就算复辟成功,陛下能把太子废了吗?废了太子,让魏王、晋王上位?他们能镇得住这局面?到头来还不是天下大乱。”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不废太子,复辟又有什么意义?陛下再坐回太极殿,难道事事还要问太子的意思?那跟现在的大安宫有何区别?侯君集连这点都想不明白,还想学当年的玄武门,真是愚不可及。”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
太子现在的名头,就算是陛下复辟成功,也废不了太子,否则青史之上,该如何书写?
大唐一朝,都会因为李世民而成为一个笑话。
更别说李世民还想搞个文皇帝的谥号。
李勣跟随李世民多年,对李世民心思是了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