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河西事定(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虞子期听到“回去”二字,神色动了下。
  而两人寒暄一番后,便直入主题。
  文秀道:“月氏王对匈奴人心中怀恨,让我来请将军把投降的匈奴人交给他,让他们杀了报仇,日后则用牛羊相谢。”
  虞子期眉头挑了挑,他没有立马回复,而是向文秀问道:“那依使者之意,本将军是否该将这些匈奴人交给月氏?”
  文秀正色道:“自是不可!”
  “将军接受了匈奴人的投降,要是又转手将他们交给月氏,此乃败坏我大唐之信也,以后谁还敢向我大唐投降?”
  “而且据我观察,这些月氏人也并非善类,他们不讲仁义礼仪,以强弱为尊,之前常西击乌孙等国掳掠,行事颇为凶悍。若是我大唐灭了匈奴诸部,月氏将在草原一家独大,再次兴盛起来,成为我大唐的威胁。”
  “故我以为在草原上留下一些顺服我大唐的部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其相互牵制,让我大唐得利。”
  文秀并没有提顺势击灭月氏的事。
  因为这样做不仅违背外交信义,而且以河西现在一片蛮荒的状态,就算打跑了月氏,唐国也难以在这里开拓。
  他这段时间跟着月氏人在河西穿梭,对这片广袤的地方多有了解。
  河西大部分都是沙漠和戈壁,剩下的则是适合放牧的草原,只有少数绿洲地带才适合农业耕种。
  这不是诸夏之民理想的居住地,就连强大的秦始皇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也没有对这片土地产生想法,大秦的西疆到流沙则止。
  唐国想要占据此地立足,起码得移民好几十万才能初步站稳脚跟,而且因为这里的土地太过荒芜,前期是难以自给自足的,比之适宜耕种的百越还不如,后续得不断从塞内调运粮食前来补给,这样的投入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对国力损耗还是很大的。
  现在唐国初立,人口不多,经济也刚刚恢复,塞内的地盘都还没开发完毕,更别说是在这种地方开拓了。最多就是在这里留下几个据点,保持对草原的控制力,然后逐步开发控制。
  而想要保持大唐在河西的影响力,一个强大的月氏盘踞在这里并不是好事。如果能有一个听从唐国的话,又与月氏有血仇的部落在这里进行牵制,对大唐很有好处。
  右贤王率领的匈奴残部,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他们已经被虞子期打残了,愿意做大唐的鹰犬以谋求生路,心中对唐军充满了畏惧,加上实力不强,大唐很容易控制他们。
  且因为月氏和匈奴大战,相互厮杀的事情,两个部族之间已经充满了血海深仇,他们都只想着将对方灭族,不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唐国。
  留下匈奴右贤王,让他在河西占据一片草场。
  唐军则在暗中操控,使月氏和匈奴相互敌对,保持河西的平衡态势,则唐国西边再无边患,同时还能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这是文秀的想法。
  虞子期接受右贤王投降时,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在塞外豢养鹰犬看门,使草原上的势力相互制衡,让他们无法一家独大。
  虞子期与文秀一拍即合,接下来直接以右贤王归附大唐为由,拒绝了月氏王的请求。
  同时虞子期又将右贤王之事写成奏疏,让人送往塞内,请求皇帝定夺。
  虞子期认为皇帝会答应在草原培植势力的。
  这样一来,大唐边疆就不再受到威胁了。
  “匈奴被我大唐击破,月氏也已残损。北疆没有了威胁,河西则有匈奴月氏两部族相互制衡,无需我大唐用武。”
  “这一来,我可以回去了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