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理想(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就是孟圣人说的义嘛,他们懂。
  这些老兄弟们甚至还暗自窃喜,以为王上是真的义气,这是还和兄弟们讲义呀。
  但一些年轻的,尤其是常年行走在张冲身边的幕僚们,如李恒、李榕、冯熹、黄权、郭焘、吴瑞、张允这些郎官,他们却听懂了王上的意思。
  其实王上是在推行一种治理天下人心的规范,这种规范就是王上说的“理想”。王上也明白有些人是为了利而活,但王上却也想让那些为了理想而活的人被看到,被发现,被推崇。
  因为只有那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也懂理想,也有理想,如此这个天下才不会再次陷入如同汉一样的危地。
  而这些人中每个人因为学识背景的不同,也看出了不同的东西。
  如李恒,他之前和大多数幕僚一样,都属于比较虚浮的。但因为在中人亭大战的时候,因为毛躁而失误,他就被张冲下放到了地方历练。
  但也正是下去后,他再一次回来了果然脱胎换骨,更加明白天下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在李恒看来,很明显王上虽然还没有得天下,但已经为后面天下治理而开始做准备了。
  历朝历代都会吸取前人的教训,如汉以秦失天下为教训,休养生息,在关东广大地区实行了分封而不是郡县。
  而后来光武吸取前汉之教训,在他看来前汉能被王莽篡权就是因为王莽以谶纬而夺了天命。所以光武一定要掌握谶纬的解释,不仅是他,他的儿子、孙子都在谶纬上大加控制。
  为的就是在谶纬和天命上塑造出汉之天命不绝的观念。
  但现在炎汉也失了天下了,那是什么教训呢?
  有些人会说是宦官乱政、外戚乱权;有的人会说是桓灵昏庸。
  但这些都不是泰山军的答案。
  泰山军的对汉失天下的答案实际上早就体现在了行动和政策上。
  那就是汉失天下就是耕者无其地,豪势之家攫取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却无一样能奉天下人。
  但作为张冲的贴身大秘,李恒的认识绝不仅于此,他知道王上对汉失天下还有更深的认识。
  那就是无论是皇帝、贵戚、世家,他们其实都已经在道德上沦丧,眼里只有蝇营狗苟的私利,而没有了公心。
  而解决这一办法,正在王上所说的那二字:“理想”。
  人人有理想,讲理想,这天下才不会乱。
  王上真的是高啊!
  李恒如是理解,但也有人想得更细了,他就是李榕。
  他和李恒还有另外一个在外的李尚三人共同称为“三李”,也算是在年轻一代的文臣队伍中有名气的。
  和李恒理解的偏之于大视野,李榕则理解成了修身之道。
  王上说的要讲理想,那样就会影响到别人,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讲理想。
  在李榕看来,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君子如风,小人如草”吗?
  君子应该像风一样,作为那个影响别人的人,而大部分小人或者说是普通人,他们就和草一样,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倒。
  什么时候吹东风了,他们就会倒向左边。什么时候上面的风向变了,开始吹西风了,他们又会倒向右边。
  所以责怪他们往东往西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得上面的君子们明白该什么时候刮什么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