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 调整(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伸手不打笑脸人,荆南这么上道,让陈玄烈杀心顿消。
  已经是年底,士卒归乡心切,荆南六州,清一色全都是坚城,尤以江陵、夔州为最。
  江陵不必多言,横亘在长江之北,依托水军。
  夔州则是三国时的永安,罗宪一千人马挡住了东吴的数万大军……
  眼下已经是寒冬,士卒疲累。
  当然,不惜一切代价,肯定能拿下荆南,但伤亡和后果一定会超出预料。
  战略定力不能乱,忠武的宿敌永远是蔡州和宣武!
  “两日后退兵。”陈玄烈挥挥手,若自己没记错,荆南之后一连串窜的兵变,机会有的是,眼下最重要的是消化襄阳,休养军力,以应对蔡贼的第二波攻势……
  陈玄烈旋即留田师侃驻兵樊城,取代李师泰,将樊城设置为军城。
  和平之时屯兵之用,不干涉襄阳,一旦遇到大战,能快速入襄阳换防。
  另一个用意则是大将轮换制度。
  陈玄烈固然相信李师泰的忠诚,只是,很多事不能只看忠心,大将在一方待的时间太长,下面的人自动攀附,就会形成自己的势力。
  历史上,李嗣源口口声声忠于李存勖,兵乱一起,便身不由己,最终李存勖全家死在他手上。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对后周也是忠心耿耿……
  唐末五代的环境,内部威胁远远大于外部,决定了一定要对内严防死守。
  前不久李克用与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暗通,卢龙军节度使李可举便与成德节度使王镕结盟,准备灭了义武军。
  李可举派大将李全忠率军六万,攻打易州,轻敌大意,被李克用击败。
  李全忠当即率军杀回幽州,李可举猝不及防,无力抵挡,举族四百余口登燕子楼,自焚而死……
  所以这年头走错一步,代价极其惨烈。
  陈玄烈不得不小心在小心,表面上与众将众牙兵有说有笑,暗中的戒备丝毫没有少。
  这也是陈玄烈对荆南采取谨慎态度的最大原因。
  如秦宗权那般四面出击,其实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安排好将领,陈玄烈又升张居言忠武军营田使,负责境内所有农务,邓州知州不变,岳父王樗为襄州知州。
  郢、复、房三州,则大胆启用新人。
  姜复举为郢州知州,赵训为复州知州,陈怀仁为房州刺史,前面两人都是汝州最早的一批知寨,在下面历练了七八年,政务能力突出。
  陈怀仁则是骁儿军出身,文武双全,在军中、地方都历练过两年,是陈玄烈重点培养的对象。
  但凡名字中有“陈怀”二字的都是骁儿军中出类拔萃之人。
  这几年骁儿军成了人才培养基地,除了在征战的士卒,鲁山上还有一座骁儿营,专门收容四方孤儿,以及忠武军子弟,授之以文武,悉心培养。
  这么多年下来,成果逐渐显现,对陈玄烈无比忠诚,大多数成为虞侯、鼓手、角手,负责将士们思想事宜。
  郢、复二州夹在鄂岳、荆南之间,北面又是蔡贼占据的随州,必须保持防御力量,陈玄烈升田克荣山南东道防御使,驻扎在郢州长寿,负责训练土团,守卫本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